前段时间,应该是在6月份吧,深圳市中心深南大道旁的高楼大厦们在调试夜景灯光,美轮美奂。有个周六,灯光秀瞬间就刷爆了朋友圈,大家都在祝贺“深圳40周年,生日愉快”。
作为一个策划人,热点嗅觉的敏感性突然来了,我赶紧交代同事,针对我们服务的品牌天霸表赶紧做一个海报和视频,让品牌宣传也蹭蹭热点,希望推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天霸表是深圳第一个手表品牌,品牌与深圳这个城市的特质简直就是完美的契合。
交代完同事,同事还一脸懵逼,这个文案改怎么写呢?我就想起天霸表35周年的时候,也就是去年,也是深圳周年庆的时候,我亲手操作过一张海报,主题文案是“37年的光彩,35年的见证”,完美文案,印象深刻。找出海报,发给同事参考。
2017年8月26日设计的海报
交代完我就去踢球了,临上场前,同事发信息来跟我对峙,说去年深圳特区才成立37周年,怎么今年变成40周年了?我当时着急着上场比赛,就训斥了他一顿,全深圳人都在朋友圈祝贺深圳40周年,这难道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吗,难道全深圳人都错了吗?跟旁边的球友抱怨说这个问题也还要来跟我质疑,脑子怎么想的。球友也赞同我的说法。
将近两个月过后,前天,同事们又做了一张天霸表的海报,祝贺深圳特区成立38周年。我一看,就疑问,那今年怎么有说法是深圳40周年了呢?然后同事丢给我一篇文章佐证,今年,真的不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其实,40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8月26日设计的海报
那次刷屏,我们都错了!
我有点无地自容,深深自省,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其实,6月份在朋友圈第一次看到灯光秀的时候,看到祝福深圳40周年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深圳生日不是在8月份吗?因为去年天霸表祝福深圳特区成立37周年的海报是我亲手操作的,而且那张海报的来由也是我在8月26日早上刷微博才发现当天是深圳的生日,然后马上写了文案让同事设计的海报,印象非常深刻。这是第一次怀疑。但是全朋友圈的人都在刷深圳40周年,我想是我记错了吧。
然后,我从天霸的微博上找海报给同事参考。找了好久没有找到那张海报,因为我一直在6月份的微博上找,后来“印象深刻”让我很笃定我肯定做过这张海报,才在8月26日的微博上找到。找到海报的时候,一看文案,咦,天霸表35周年的时候(去年),深圳是37周年,怎么才过一年,深圳就40周年了呢?这是我第二次怀疑。但是圈朋友圈的都在刷深圳40周年,我想不应该大家都错了吧?或者有其他算法?
再临上场踢球前,同事跟我求证的时候,一是着急踢球,没跟他认真求证,二是“总不可能大家都错了吧”的思维在决定了我当时的判断。
其实,还真的是大家都错了!
互联网的传播,无疑让很多消息和宣传能够瞬间引爆,迅速传播。但往往也助长了人们思考的惰性,更容易人云亦云,简单地复制一下别人的文案和视频,自己也凑热闹地发发朋友圈,结果就造就了“谎言说多了也成了真理”。
以往我在互联网阅读的经验是,对一个事件发表观点之前一定要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情,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表达。譬如中美贸易大战,有看衰中国的也有看好中国的;亚运会孙杨领奖服事件有安踏的说法也有361的说法;世界杯大战,也有法国的死忠和克罗地亚的拥趸。记得小学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是讲阅读应该多样化,而不是在单一类型上固定。应该是鲁迅说的吧。
不全面求证,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会在无形中就助长了谣言。
在此,为两个月前的过错道个歉。向自己道个歉,向被我训斥的同事道个歉,向我们的服务品牌天霸表道个歉,向深圳道个歉!
前天,同事丢给我的那篇佐证深圳特区成立今年是38周年的文章,导语是这么写的:对不起,我们真的不配爱深圳。
<div class="pgc-img">
原文地址:http://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65944788155089556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