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珠夫妇和海泥沙·斯迪克(左一)一起看电视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磊 通讯员马超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磊)10月25日,邵文珠拿着一摞材料,准备去米东区东路片区管委会祥瑞社区,为妹妹海泥沙·斯迪克申请廉租房。
至于邵文珠为什么会有维吾尔族妹妹,这还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1983年,18岁的邵文珠从安徽省阜阳市老家来到米东区铁厂沟镇投奔亲戚,亲戚帮他在煤矿找了份下井采煤的工作。
在邵文珠居住的生活区里,有个维吾尔族大妈吐拉汗·牙生。“当时背井离乡讨生活,日子过得也很可怜,吐拉汗大妈经常来看望我,给我送馕、馓子。”邵文珠回忆道,其实,吐拉汗大妈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丈夫在井下工作遇难,独自一人带着6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才8岁,海泥沙在家里是老四,当时13岁。
海泥沙说,有一年春节,妈妈在家里炸了馓子,让我给哥哥送过去。
“我记得我带着妹妹去哥哥宿舍送馓子,哥哥还给我了5元钱的压岁钱。没见过这么多钱,拿上钱后很高兴,回去的路上都是蹦蹦跳跳的。”海泥沙说。
海泥沙说,妈妈把文珠哥哥当成自己儿子了,家里七口人,只有一个是弟弟,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文珠哥哥来做。
而邵文珠也把吐拉汗大妈喊成“阿帕”(维吾尔语,妈妈的意思),隔三差五,就去吐拉汗家里干活,给妹妹零用钱。
邵文珠为人和善,肯吃苦,很快从学徒转为煤矿的正式工人,生活逐渐好转。生活稳定后,邵文珠更加珍惜这个维吾尔族家庭,这个家庭也把他当做顶梁柱,家里大事小事都要靠邵文珠来出主意。
1995年,吐拉汗大妈被查出乳腺癌,在七道湾医院住院,女儿们都已出嫁,不在身边,邵文珠每天下班后,赶着33路车,晃荡一个多小时,去医院照顾“阿帕”。
“哥哥每次去了都买罐头、水果等,还偷偷在妈妈枕头下塞了200元钱。”海泥沙说。
邵文珠说,“阿帕”一人在医院,不放心,总得有人照顾,当大哥的照顾“阿帕”是天经地义的。
2015年,吐拉汗大妈因乳腺癌复发去世。临终前,她嘱托邵文珠,一定要照顾好家里的几个姊妹,让她们能好好生活。
吐拉汗还有遗憾,这个家里欠了邵文珠的钱,不知道怎么还,而邵文珠则说,妈妈怎么能给儿子还钱呢?这是儿子应该做的。
三十多年一路走来,两个家庭几乎每天都有来往,从未断过联系。
吐拉汗的六个子女也都长大成人,陆续有了家庭,邵文珠也从煤矿矿长职位退休。
邵文珠说,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海泥沙,只有海泥沙一直未婚,租住房子,没有固定住所,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难。
听说政府有廉租房,邵文珠按照社区要求,准备了海泥沙的相关资料,但是一直未婚的海泥沙户口本上却填成了“已婚”,廉租房申请遇到了麻烦。
“妹妹今年48岁了,年龄也大了,能为她申请到廉租房,是妈妈临终前的嘱托,也是我最大的心愿。”邵文珠说。
记者手记
两家人彼此不分你我
在邵文珠家里采访的时候,海泥沙这两天就暂时住在邵文珠家里,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与所有普通家庭一样,都是家里的成员,谁都没把谁当外人。
这份从容与和睦是三十多年来养成的结果。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几个姊妹里,脾气最犟的就是海泥沙;姊妹的几个孩子都是邵文珠关照抚养大的;邵文珠还替一个外甥还了十几万元的外债……
邵文珠与他的维吾尔族姊妹们的生活,缘于上一代老人,但没有终止。老人去世后,两家人将会一直把这份亲情延续。
听完他们的故事,记者知道,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原文地址:http://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63458072268882905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