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长期的社会变动和民族融合后,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繁荣的帝国之一,鼎盛时的权力范围东北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北至蒙古,南达印度。京城长安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当时与唐朝有过往来的国度和地域一度抵达三百多个,正如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所描画的“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每年有大批留学生、外交使节、客商、僧人和艺术家前来长安。他们身着方式各异的异域服装,给唐代女子服饰注入了新颖空气,使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 纵观唐代近三百年的女性日常服饰习尚大致阅历了这样的流变——初期:短衣长裙,继承了自汉魏北朝以来女性最常用的襦裙式样;中期:胡服,女效男装,戎装盛行;晚期:袒胸,博衣阔裙,大袖长带,簪钗耀眼,奢华艳丽。唐代威望文教遍于亚细亚,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肉体的一个大时期。这二三百年间,文治武功皆旷绝前古,又颇能吸收印度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之长,而融合于中国所固有,故美丽而不懦弱,勇迈而不粗悍。 唐代女性穿用最多的当属自汉末以来不时盛行的短襦长裙。《说文》:“襦,短衣也。”可见,襦并不是一种长服。“裙”是“群”的同源派生词,意义是将多(群)幅布帛连缀到一同,构成筒状。由于纺织技术的限制,中国古代早期消费的布帛门幅较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所以用“群”字。短襦与长裙加上便于搭配的半臂、富于韵律动感的帔子和足尖翘起的云头履,构成了唐代女子的时兴风貌。 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小巧作风高。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迭琵琶槽。酒蕴自然自性灵,人世有艺总关情。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若教梅尉无仙骨,争得仙娥驻玉京。 诗中“粉胸半掩疑晴雪”“常恐胸前春雪释”都是在描写唐代盛行的袒领露胸的时装习尚。中国传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请求严厉,不只约束其举止、桎梏其思想,还请求妇女将身体紧紧包裹起来,不允许有稍微的裸露。但唐代国风开放,女子的社会位置和活动空间取得极大进步和扩展,以至在服装上呈现了“袒胸装”,将胸部和颈部曲线裸露在外的着装时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