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盛大开幕 会议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设于北平市 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北京市共有18个区县(已改成了16区) 往常的区域划分和称号 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几经调整后而肯定的 谈及各区县称号的由来多有掌故 东城区 东城区因位于北京城内城东部而得名 东城区历史长久,辽金时期已呈现村落 金代为中都东北部,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 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 定都北京东城为15个坊 清代属大兴县 东城驻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个旗 元、明、清三代皇宫均建于今东城区域内 民国时,今东城区为当时的内一、内三等区 新中国树立后 1952年设东单区、东四区 1958年东单、东四区兼并改称东城区 西城区 西城区因位于北京城内城西部而得名 西城区历史长久 元、明、清三代均为都城西半部 元大都五十坊,今西城境内有十九坊 清八旗中有四旗驻防今西城境内 清光绪末年废弃内八旗 外五城旧制以后 五十多年间行政区划多次变动 1950年4月18日 政务院批准将北京市调整兼并为16个区 今区境内为第2区和第4区全部 第5区之西半部及第13、第14区的一部 1952年9月 市政府再次调整区划 今区境内为西单区 和西四区及海淀区 前门区的一部分 第2区更名为西单区 第4区更名为西四区 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 西单、西四二区兼并为西城区至今 1987年9月北京市 将朝阳区马甸0.6平方千米划给西城 至此,西城区面积31.66平方千米 朝阳区 朝阳区历史久远 因位于朝阳门外而得名 从秦至隋唐 该地域属广阳郡 后属幽州所辖的蓟县 辽时归燕京道析津府 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 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 明清时属京师顺天府 仍归大兴县管辖 1925年设区 称北京市东郊区 1928年改为北平市东郊区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朝阳区至今 丰台区 在金朝时就呈现别墅群 名曰“远风台” 明朝时此处已呈现村落 名曰“风台村” 另说金代都城有丰宜门 门外设拜郊台 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 拜郊台之“台” 清朝称“丰台镇” 1952年设区时因镇名而得 商、周时期 丰台地域属古北京 ——蓟城的郊野 秦时置蓟县 治所阴乡城在 今丰台镇南葆一带 清末丰台镇以东 大红门以北划为城属区 1928年6月 丰台区东部属南郊区 中、西部分属宛平县 房山县和良乡县 1950年6月 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 吊销建制的北京市十八区并入第十五区 同年8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决议郊区称号与城区衔接 原十四区改为第十一区 十五区改为第十二区 1952年7月 又决议将十一区改为南苑区 十二区改为丰台区 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因“燕都第一仙山——石经山”而得名 解放后,北京市区划几经调整 1952年,撤销宛平县 成立丰台区、南范区、石景山区,隶北京市 1958年,南苑区、石景山区大都并入丰台区 1963年,石景山区从丰台分辨出成立石景山办事处 1967年建为石景山区 海淀区 海淀区因历史上此地有大片水域而得名 海淀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属于燕 随着我国朝代的更迭和建制的变更 海淀中央的从属也多次发作变更 作为一个地域的兴起 则是与北京城的展开息息相关 清代在这里修建了大范围的园林建筑 圆明园、颐和园一带成为皇家禁地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致使海淀区两次遭受虏掠 1949年1月10日 十八区人民政府在海淀镇成立 1954年6月“海淀区”作为行政区划称号 正式在幅员上呈现 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原名京西矿区 1958年设区时 因圈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 故因沟得名 门头沟区历史长久 从1万年前的“东胡林人”起 门头沟区地处古冀州 周武王十一年设燕、蓟政区,区境属蓟 燕并蓟后,区境属燕 明洪武元年 元大都改称为北平府 后又改为顺天府 宛平县属之 嘉靖三十三年 沿河城地域归属宛平县 至此 区全境属宛平县 1914年10月 顺天府改为京兆中央 宛平县随属 1948年12月14日门头沟全境解放 到1952年9月前 区境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届河北省宛平县辖界 一部分属北京市第16区 (曾称门头沟区、第28区、第20区)辖界 包含今龙泉、永定、潭柘寺3镇范围 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县 北京市第16区并入京西矿区 今门头沟区全境属京西矿区辖界 1958年5月京西矿区调整区划后改称门头沟区 房山区 在金定都后 于大房(防)山建陵寝 后置“万宁县” 再后以奉祀先陵 改“奉先县” 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 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1986年 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 以燕山区和房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 1997年11月17日 国务院批准将房山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良乡 通州区 通州区历史长久 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早在新石器时期 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 西汉初始建路县 后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 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 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 兼并为北京市通州区 1960年复称通县 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 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 水陆进京必经此地 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隆 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1997年4月29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通县 设立通州区 区人民政府驻通州镇 顺义区 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 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 后为顺天府所辖 民国三年(1914)十月 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 民国十年(1928)六月 北京改称北平 顺义直属河北省 1948年12月8日顺义县城解放 1949年8月 顺义属河北省通州专署指导 1958年4月,划归北京市 1998年12月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设立顺义区 昌平区 昌平区于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 称号来自汉代的昌平侯 周初属蓟国,后归燕国 西汉始置县 明景泰三年(1425年)迁县治于永安城(现昌平镇) 正德八年(1513年) 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 1913年改州为县 先后属京兆区、河北省 1956年划入北京市 为北京市昌平区 1960年初,改为昌平县 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昌平撤县设区 大兴区 在金代 金由元二年(公元1154年) 金企图代宋 便将当时的永安府改为大兴府 改析津县为大兴县 寓疆域广大 兴隆兴隆之意 大兴因而而定名 并沿用至今 自先秦建县以来约有2400余年 为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 元明清三代为“天下首邑” 1958年3月前归属河北省 1958年3月7日 经国务院第72次会议决议 将大兴县由河北省转划北京市管辖 同年4月 将北京市南苑区的 旧宫、亦庄、瀛海、西红门 等地划归大兴 改县为区 1960年1月7日复改为大兴县 2001年1月9日国务院批准 2001年3月2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大兴县 设立大兴区 怀柔区 怀柔区有着长久的历史 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 就曾经有了“怀柔”这个称号 唐太宗贞观年间开端设立怀柔县 而怀柔名字出自 《诗经·周颂·时迈》 中的“怀柔百神” 意义是招来安抚 公元1368年明朝设置的怀柔县 与今天的怀柔区管辖范围基原形同 在古代汉语中 “怀”是来的意义 “柔”是安抚的意义 “怀柔”这两个字放在一同 就是以德施政 民族团结,融合展开 2001年12月30日 国务院批准怀柔县撤县设区 平谷区 平谷区因其地形三面环山 中间是平原而得名 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树立平谷县 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称号之一 平谷县自汉高祖十二年设县以来 历经2000余载 期间,县有撤并,境域多变 然县名不时持续至今 1958年3月,通县专区撤销 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 同年10月,划入北京市 密云区 原密云县城南15千米处有一高山 终年云雾旋绕 故名密云山(现丰宁县云雾山) 县名来自山名 舜筑“共工城”距今4100年 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古城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置渔阳郡、渔阳县,为密云地域建县之始 明洪武元年省檀州入密云县 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密云县隶之 雍正六年改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厅 民国初废顺天府,改称京兆 密云县属京兆 1928年废京兆,改隶河北省 1958年9月28日归北京市所辖 延庆区 延庆县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了县 名“居庸” 元仁宗年间更名为龙庆州 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 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改年号隆庆 由于避讳而改名为延庆州 民国年间改为延庆县 1948年5月19日 解放军解放了延庆县城 延庆县属察哈尔省 1952年改属河北省 1958年10月划归北京市 这就是北京 我们生活的城市 古而不老! 新而不躁! 安东尼绘本馆 书香陪伴孩子独一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