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蓝字关注 文化通州 文化通州继续与您一同学习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树立论述摘编》 八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8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包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只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处置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中国高高在上的伦理质量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来,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满足于向国外提供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上,关键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8月21日) 385 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别优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串人才培育全过程。要深化发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期价值,转化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丰厚营养,沉淀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要在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让珍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厚资源,让学生在底蕴深沉的课程教材中、在参观名胜古迹的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文化变更,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吸取中华文化精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延展的社会主义树立者和接班人》(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4 页 386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以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坚持完好。很多习俗习气、村规民约等具有深沉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进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树立相辅相成。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求和创新,并不时总结推行。 《把乡村复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79页 387 中国人民具有巨大幻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溢改造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化的巨大理论。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作了无数变法改造图强运动,留下了“乱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展开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发明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候。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改造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化成为人类历史上唯逐一个绵亘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缀的绚烂文化。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改造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变革开放的姿势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沉的文化根基。 《在庆祝变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35-236页 388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持续和延展。新时期坚持和延展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愈加需求系统研讨中国历史和文化,愈加需求深化掌握人类延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化思索中吸取聪慧、走向未来。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讨院成立的贺信》(2019 年1 月2 日),《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年版,第211 页 389 中华文化是亚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在继承创新中不时延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时升华,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进了人类文化延展进程。 《深化文化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二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98页 END 来源: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树立论述摘编 扫码关注“文化通州” 微信号 : wenmingtongzhou 新浪微博:@文化通州 引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