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白-海派剪纸《武康路》2017年 时间以静默但强大的力量一点一点侵蚀着人类文明的痕迹,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是人类与时间对抗的一种方式。除却建筑本体,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则可以由语言和文字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 而诺曼底公寓便是这样一座坐落在上海一角却满载故事超越时间的巨轮。 设计师:邬达克 诺曼底公寓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投资建造,克利洋行邬达克设计,高30米,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755平方米,属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 建筑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依楔状地形布置,楼身狭长似船。其前部为骑楼,骑楼形式为连续券廊。立面作横三段划分,第一、二层处理成基座,连续半圆券廊,水泥仿石墙面。三层挑出长阳台,四至七层挑出小阳台。一、二层为水泥墙面,三至七层为清水红墙外砖。顶层由连续的挑出阳台和女儿墙构成双重檐部水平线脚。1930年,又在该楼东侧再建五层混合结构新武康大楼1幢,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底层为商店,二至五层为住宅。 图片来源于:相关资料 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也是上海第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的大批英、美法侨民被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以及万国储蓄会的负债业务到期,战时遭受严重损失的万国储蓄会难以清偿债务。当时参与的债主纷纷要求上海市府出面干预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1946年,上海市政府责令万国储蓄会破产清理,其名下大部分产业由市府进行拍卖,所得现金用于清偿债务。部分产业则由政府出资收购,诺曼底公寓则属于政府出资购入的产业之一。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市府分配给公务员。 孔令伟 作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优秀历史建筑,诺曼底公寓是老上海文化名流的聚集地,在岁月的流逝中,见证了一段段浪漫的名人轶事。 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以及因《渔光曲》而红透中国的电影明星王人美都曾住于此。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将大楼买下并入住。 王人美 而到了1953年,诺曼底公寓正是更名为武康大楼。同时,这里开始入住了一批演艺界明星,他们中有闻名遐迩的赵丹、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等,他们是这里的第三代住客。 除此之外,这里还发生过一个凄楚地故事。上官云珠,60年代她住在武康大楼7楼的那个拐角套房中,在60年代发生的那场动乱中,上官云珠从武康大楼7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她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文旅促进 也许是因为这座地处老上海最有法国味道的转角公寓楼里面曾经集合了许多骨子里最风情的人物,无形中成就了这幢楼独一无二的浪漫气质。 年近百岁的 诺曼底公寓,至今仍美不胜收。 它像是一艘华丽斑驳的船,泊在那里,永不行驶,在这座动感的城市中显得异常沉静。虽落满岁月痕迹,却犹如醇酒,时间越久越迷人。今天的人们依恋与钟爱它,或许正是因为它为当代都市人无处停泊的怀旧之船提供了一个空间,一个记忆的去处。 艺术家介绍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擅长绘画和剪纸。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40多年来创作和发表了1500多幅艺术作品,其创作的上海城市题材作品为当代海派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被媒体誉为“上海石库门先生”。其展览先后在法国、德国、奥地利、古巴、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外举办,作品摘取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在内的10多个金奖。先后被授于中国“德艺双馨 剪纸艺术大师”、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中国非遗传承创新功勋模范人物”等称号。作品被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上海美术馆收藏委员会、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中国剪纸博物馆、马利美术馆、上海大剧院画廊、美国星巴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泰富广场有限公司等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 版权说明 · 相关图片来自于李守白与网络 相关文字来自于文献资料 如若侵权 请联系删除 · END · 猜你喜欢 01|文人笔下的上海,有一种情怀叫弄堂 02|猫咪一无所有,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03|原来老上海的照相馆是这样来的 04|熟悉的弄堂,熟悉的烟火气 05|上海人的做人家,是技术,也是艺术 06|海上魅影 | 弄堂里的那些女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