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年SIHH,A. LANGE SHNE(朗格)的重头戏在超级改款的Datograph Perpetual上,重新设计的盘面与显示方式,再加上首枚背后陀飞轮的加持,让其赚足了眼球。但我觉得今年的主角并不是这位“大复杂”兄,身边的一位叫R ...
今年SIHH,A. LANGE & SHNE(朗格)的重头戏在超级改款的Datograph Perpetual上,重新设计的盘面与显示方式,再加上首枚背后陀飞轮的加持,让其赚足了眼球。但我觉得今年的主角并不是这位“大复杂”兄,身边的一位叫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小兄弟才是今年真正的大V。
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
新款Richard首先在尺寸上非常令人满意,摆脱了前作Richard Lange Terraluna的庞大身形,39.9mm直径,10.6mm的厚度拥有非常理想的佩戴舒适度(这个尺寸甚至略小于经典的Richard Lange),即使是最初的铂金版本也不会有那种“负担感”。盘面的设计延续了Richard Lange陀飞轮的“德国式规范指针”,其灵感源于18世纪著名的德国制表大师约翰·海因里希·赛菲尔特的93号作品。但是,在新款的跳秒作品中,由于要突出跳秒这一功能,因此做了相应的调整,将陀飞轮表款的三个表盘进行顺时针移动,将秒针盘置于12点位置,同时把表针的尺寸加长并饰以蓝钢处理。在手表运行时, 跳秒功能十分的醒目,有一点天文摆钟的感觉。
新款Richard的动力储存为42小时,与其他Richard Lange三针款式相比虽有少许的增加,但是依然属于“每天上链”的表款,能量指示在这里是个实用且必要的附加功能。A. LANGE & SHNE (朗格)巧妙地将能量指示窗口安置于三个子盘交汇区域的下方。窗口的面积不大,且依照所限定区域轮廓为倒三角型。在能量储备充足时,窗口的颜色与表盘保持一致,如果能量处于10小时以下时,则变为醒目的红色。绝佳位置与尺寸,既保证了功能性又保持了盘面的完整性。不过,这个面盘的设计并不能说好看,最直观的问题在于太平坦,如果将印刷刻度适度替换成立体刻度,我相信会有极大的改善。
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 背面照
通过透明表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Cal.L094.1机芯。该款机芯拥有33.6mm的直径,这与Zeitwerk的L043.1的机芯拥有同样的大小,但是Zeitwerk的直径要比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大了2mm有余。这使得新款理查的“背后风光”拥有傲人的满足感。新款机芯拥有所有的典型德国元素,只是四分之三夹板的部分做了小的修改,以一个二分之一桥板与另一个独立桥板代之。二分之一桥板上品牌特意将此枚手表另一个特点做了开窗展示,恒动力。使用者可以透过夹板窗口清晰的观察恒力弹簧的运行。除摆轮桥板的另一枚独立桥板则是主要负责跳秒归零。
机芯结构采用两套系统的设计,分别负责恒动力与跳秒功能。恒动力系统被嵌入到正常走时轮系统,原理如同蓄水池一样。能量从发条首先传导至恒力弹簧,并在其完成一个蓄力周期后将能量一次释放给走时系统,每个蓄力周期为一秒。跳秒系统则是起始端与发条盒直接相连,末端与擒纵轮同轴的星轮通过一个限位杠杆相互连接。整个机芯的运行关键便在于这个限位杠杆与星轮的一离一合。首先,能量在开始状态充满两条支路,跳秒支路由于星轮对杠杆的限位而处在静止状态。与此同时,初始能量推动恒力系统完成第一次蓄能与释放,手表走时轮系开始运动,星轮也跟随擒纵轮转动,与限位杠杆分离,跳秒支路瞬间完成跳秒动作,但星轮的另一齿很快与限位杠杆再次接触,发条盒由于跳秒支路的运行而微微转动,将能量再次充满两个支路,周而复始。顺便提一句,这虽然是A. LANGE & SHNE(朗格)第一次将恒动力与跳秒结合在一枚手表之中,但实际上早在1866年怀表时代品牌就已经有类似的发明了。朗格先生设计了一个以擒纵轮为基础的同轴齿轮塔,在擒纵轮与跳秒轮之间同样设置了一个同轴的恒力弹簧,当擒纵轮运行过一定的角度时,由于跳秒轮相对于擒纵轮是静止的,当积蓄在弹簧里的能量达到足够可以推动跳秒轮时,秒针便前进一秒。
新机芯的秒停功能同样也是独具匠心,值得一说。当把头被拔出的时候停秒簧会接触摆轮,摩擦力让整个走时系统停摆。理论上,由于星轮可以制动限位杠杆,所以跳秒支路也就无法运行。但实际上这样并不是十分牢靠,因此A. LANGE & SHNE(朗格)引入了追针钳子的概念,并将其安置在跳秒轮同轴制动盘的两侧,当需要停秒的时候钳子会紧紧夹住制动盘。这样每条支路都有自己的制动机制,大大增加了系统稳定性。
不经历时间的考验,没有哪一只手表可以说是完美的。对于这只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我相信A. LANGE & SHNE(朗格)已经从原理上将整个系统考虑得极为周到了,但使用者的实际佩戴情况是无法在实验室中完全模拟的,因此我还是有些顾虑的。首先,把头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在频繁使用后,如何保证各个杠杆之间的高度契合?其次,跳秒杠杆是连接跳秒系统与恒动力系统的关键零件,同时由于其设计原理的需要,它的运行伴随着频繁离合与磨擦,因此耐用度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