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本片哪是跟穷人“共情”?根本是揭穷人的短嘛。 做不到“选择自由”=贫穷,你们就老实认穷呗! 从表象来看:1000元的高希霸雪茄,4000元的巴黎世家头绳,9000元的香奈儿项链,6.8万的皮质棉衣,10.5万的爱马仕(橙色手掌纹)包包,25万的卡地亚(猎豹系列)手表,148万的江诗丹顿手表,700万的红旗L5国礼车,无一不在彰显富人超高的购买力和生活品质。 一般来说,父母都会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孩子。 马成钢和春兰能享受如此多奢侈品,说明留给两个儿子娶妻的钱,和企业投入再生产的钱,都已绰绰有余,才能肆意挥霍。 疫情三年以为大家都难,没想到难的只有自己。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得知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没想到有钱人买奢侈品如买“白菜”,终究是穷人“不够努力”了。 只是片尾“马春夫妇”看到马继业又“练废了”,准备再造新的“继业人”。 重新练号,以便继承家业,对儿子的“个人意志”他们是不太在乎的。——这让人细思极恐,引发不适。 不过这些都让该片的【立意】更上一层楼,用荒诞喜剧的“皮”讲述了一个关于东亚家庭的恐怖故事。 你以为“小丑”是马继业,是马成钢一家子,没想到吧?小丑就是看电影的穷人,和没有马家富的普通家庭。 02.首先,片中的钥匙圈头绳,很多人以为是妈妈的钥匙圈,用来挂家里钥匙的,直到它的售价被扒了出来。 真是贫穷和品位限制了穷人的想象啊,这玩意哪值4000元了? 感觉某品牌真适合给巨富世家“装穷”用,他家很多商品如水晶凉鞋、编织袋、破洞衣裤都是穷人看了眼熟(并敬而远之),富人看了想下单的绝佳选择。 为“富人装穷”,你是专业的。穷人买不起,富人好装逼,从来“不坑穷人”是品牌宗旨。 还有国行1000元一根的高希霸雪茄,很多普通人在影院里听着,还以为是春兰(马丽 饰)用韩语“搞西八”骂贾总(贾冰 饰)。 这在现实里又产生几层对穷人和现实的嘲讽,很多奢侈品,穷人根本看不出来,俗称“低调中的奢华”! 其次,“成钢成钢,百炼成钢”,马成钢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由贫穷磨炼出来的,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正如伴读大叔裂墙推荐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他觉得是苦难的童年,让他有动力去拼搏,最终成为西虹市最有钱的企业家。 现实是,努力的不止他一个,而是他选对了方向,并踩中了时代红利,经营有方等多方面正确的选择,他才能成就大业。 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金字塔尖的成功人士;而那些极度努力,甚至倾家荡产,却创业失败之人数不胜数,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老马看待自己的成功,多少带点这种“偏差”的有色眼镜。他的“归因”有些偏差,甚至错误了。 再次,把自己的皮鞋弄“开裂”了,明示儿子要给自己买鞋,但身上穿的却是6.8万元的皮棉衣,这样强烈的对比衬得“蒙在鼓里”的马继业很可怜。 假装家里只有1700元积蓄,还故意泡坏儿子花900元买的二手平板电脑,也一样很鸡贼。 用“谎言”教育自己的家长,真的可信赖吗?一直教育儿子“要诚实”的老爸,不觉得羞愧吗? 最后,他的妻儿享受他努力奋斗获得的“红利”,本身无可厚非;难的是无“红利”可享受的祖传穷人,偏要PUA自己的儿女,有苦硬吃,害得开开心心地吃,那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如果忽视孩子的个人隐私和心理健康,去空造一个“楚门的世界”,加上自己刻意捏造的“苦难”,去一次次摧毁孩子的心智和自尊,那么这样的“教育”真的得不偿失。 03.要我说,普通家长努力搞钱,向上破圈,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才是正道。 鸡娃不如鸡自己,少一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切实际,你的儿女还期待当个“富二代”呢,你怎么没争气呢? 如果你想争辩,“我们那个时代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可苦多了……” 正如马继业对一家人的灵魂拷问:你们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机遇和挑战,想想自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赚到很多钱了吗?成为大老板了吗?否则,你有什么资格来让子女照着你期望的道路来走呢? 什么,你没赚钱是因为不想赚大钱?你一生都极为清高,视铜臭如粪土。 好,那你读书的成绩能考上清北大学吗?甚至获奖学金去读美国藤校吗?你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果吗? 给孩子自由,就是给自己自由,别太逼迫孩子去够你都够不着的“目标”了,好嘛? 其实,“马兰夫妇”实施的,是精神上的富养,物质上的穷养;精神富养背后,还是有坚实物质支撑的,也就是“假穷”或“装穷”。 光是那几十人的团队15年的工资奖金、各种开支,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幸好马成钢负担得起,观众也才有笑料、奇观和幻梦来探讨。 04.现实里,明星黄子韬和“辣条王子”的继承人张子龙是真被这么“忽悠过”。 张父调侃:“老爸赚钱老爸花,儿子过得苦哈哈~” 空气里满是轻松的气息,采访的小编也是一脸笑容,说张公子“骑电动车上班比较方便”的发言很接地气…… 但普通家庭根本没有这个“资格”装穷,遇到大事是真的穷,真糟心,真难受啊。 没钱那是真的苦,急了那是真的嚎啕大哭,以头抢地,狗急跳墙啊……我倒想看看,这种情形谁笑得出来? “装穷”可以让孩子有受教育和择专业的自由,“真穷”则没这种自由:孩子IQ(智商)不行就是不行咯,不能请太优秀的老师补课,不行就晚上竹笋炒肉,夫妻混合双打呗。 选专业也只能老实按照张雪峰的建议填,还不一定有钱请张老师接受咨询,孩子毕业后如何就业,也全凭运气和自觉。 寒窗苦读16-20年,练就了一身“牛马”技能,能不能拜入“奴隶主”名下?还得看主人心情,HR这么牛还不是借了“奴隶主”的威风? 穷人只能这样咯,谁叫你是个穷人? 很难受吗?只能忍着,因为你很少有选择的自由。 就算有,也只是某个范围内的自由:菜场自由,咖啡自由,国内游自由,亚洲游自由……你总得处于某个档次。 对于《抓娃娃》这部电影,以及它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下方评论哦,正常的讨论我都会回复哦。 本文并非批判本片,自己也蛮喜欢沈腾+马丽这对“银幕CP”,只是就事论事分析剧情,让大家看到剧组的用心,以及表层情节下的真实内涵。 《抓娃娃》反映现实,讽刺&升华到位,有包袱也有思考,本吗喽很喜欢。 如果本文对你有启发,不妨右下角点个“赞”或转发给你的朋友们,你的支持就是我持续更文的动力哦~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呀!!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