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地铁站里,一位西装革履的投行经理默默摘下了腕间的“熊猫迪”。这款两年前还要排队三年、加价到40万才能拿下的劳力士,此刻在二手市场只值19万——比他去年被裁员的赔偿金缩水得还快。 这荒诞一幕正在全球中产圈蔓延。曾几何时,劳力士与特斯拉、爱马仕并称“中产三件套”,如今却成了最扎心的“破产三件套”:上海陆家嘴的表商们发现,前来典当绿金迪的客户,10个里有6个是断了房贷的中产;深圳华强北的档口,上月还挂着“高价回收”的招牌,这周直接改成“黄金置换”。 ▎从“一劳永逸”到“一劳永亏” 打开小红书,满屏都是“95后炒表破产实录”。三年前被币圈大佬带火的“迪通拿系列”,如今成了年轻人的“天台入场券”:“绿金迪”从120万跌到41万,比北京房价跌得还狠;“永恒玫瑰金”二手价打三折,相当于把一辆Model S开进典当行。 最魔幻的是,专柜撤掉了“仅供展览”的标签,现在买劳力士不用配货,就像买奶茶不用排队——可当初加价30万抢表的人,此刻正跪求表商“别拉黑”。 劳力士的暴跌,撕碎了中产最后的体面。香港炒表圈流传着“割肉传说”:某大佬去年385万收的皇家橡树,今年235万割肉,亏掉的钱够在浅水湾办场葬礼;更有狠人一次性抛售6块同款劳力士,每块血亏20万,被网友戏称“六连跪求饶”。 ▎谁在戳破“人造稀缺”的泡沫? 这场中产财富的雪崩,早被资本写好了剧本。劳力士一边把年产量从100万只猛增到124万只,让专卖店提货周期从180天缩至60天;另一边却在官网涨价5%-7%,演了出“既要放水又要抬价”的双簧。 更绝的是推出官方翻新表,价格比二手商高30%,明摆着告诉韭菜:“我亲自割,比较快”。 这波操作直接让“保值神话”成了黑色幽默。疫情期间被炒到140万的铂金冰蓝迪,现在二手商收表前都得先问:“您这表是祖传的还是上个月买的?”——前者能打感情牌,后者只能进骨折区。 ▎当智能手表撞碎“机械信仰” 中产的崩溃不止来自资本镰刀,更源于Z世代的“叛逆”。00后们早看穿了机械表的“皇帝新衣”:戴着Apple Watch能测心率、刷地铁,而劳力士除了彰显“我有钱但不懂科技”,只剩朋友圈摆拍功能。 劳力士的设计师似乎活在平行时空——换个表盘颜色就当新款,殊不知年轻人宁愿把钱砸在《原神》抽卡,也不愿为“土豪审美”买单。 这场荒诞剧的结局早已注定:当瑞士钟表出口额暴跌26.3%,当拼多多活跃用户突破9亿,当中产开始研究“如何用劳力士抵扣健身房年费”——所谓的“保值神话”,不过是一场集体幻觉。只是不知道此刻在曼哈顿公寓里擦拭金表的华尔街精英们,是否听见了泡沫破裂的声音?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