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唔,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试问,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其实,那才是讨巧的做法。 我们不少人都犯有武断、偏见的毛病,具有固执、自负和嫉妒的缺点,一般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 "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罗宾森教授所说的"人"确实是这样,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久以前,我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我布置一些窗帘。等到账单送来后,我大吃一惊:费用远远超过了我所预计的。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我,问起窗帘的价格,我告诉他以后,他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他占了你的便宜了!你怎么会上当的呢?"我吃亏了吗?是的,他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作为一个凡人,我开始为自己辩护了。我说:"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不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质量的东西。"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他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有兴趣,说他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我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后悔订了这些窗帘。"我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 可见,如果对方处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把难以接收的事实硬塞给我们,结果就适得其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