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广专属手机卡。打开王者荣耀,时不时就会弹出腾讯王卡的申请界面;打开支付宝,相信你也看到过蚂蚁宝卡的申请入口;甚至就连滴滴出行也发来短信,提醒我可以在客户端上申请滴滴橙卡。 不看不知道,这里面的名堂还真不少。面对谁都无法撼动的电信运营商,一向精明的互联网公司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王卡宝卡懂我卡,哪家便宜用哪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可以申请的定制手机卡多达十余种,除了前面提到的腾讯、阿里、滴滴之外,京东、微博、头条、B站等互联网公司也都有所布局。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不同品牌不同资费的套餐,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相比于传统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定制手机卡的资费套餐普遍更低。比如,支付宝推出的蚂蚁大宝卡,36元每月包含2GB国内流量;滴滴出行推出的滴滴橙卡,56元每月包含3GB国内流量;今日头条推出的头条懂我卡,29元每月包含2GB国内流量。 此外,互联网公司还会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比如,使用蚂蚁宝卡,支付宝线下买单每笔赠送20M流量;使用京东强卡,京东商场购物每单赠送50M流量;使用滴滴橙卡,滴滴打车每单赠送50M流量。 而最吸引用户的,莫过于自家应用的免流量使用。比如,微博V卡支持微博App流量全免;头条懂我卡支持今日头条App流量全免;B站22卡支持Bilibili手机客户端流量全免;而腾讯王卡,则支持包括微信、QQ、腾讯视频、QQ音乐、王者荣耀等腾讯应用的流量全免。想想手机里常用的应用,腾讯这波可以说是默秒全了。 从应用到基础,互联网公司的跨界角逐 虽然不同品牌提供的套餐内容有所差异,但套路都是相同的,即低于传统运营商的套餐资费+特殊流量赠送机制+自家应用流量全免。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互联网公司将争夺用户的战场从应用下沉到基础,最终延伸到了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运营商领域。 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开始试行虚拟运营商服务。所谓虚拟运营商(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其实是在传统电信行业结构调整、业务转型的背景之下,由工信部牵头,三大运营商主导进行的移动通信业务转售方案。 在虚拟运营商出现之前,我国历史上只存在过七家电信运营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为了服务“三金工程”而成立的吉通通信。从1999年到2002年,信息产业部完成了三次电信重组,从“一拆分七”到“三大两小”再到“四大两小”,行业格局不断变化。2008年,为了遏制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第四次电信重组启动,最终确立了大家现在所熟悉的移动、联通、电信三足鼎立。 而为了进一步激发电信行业的创造力,促进“提速降费”目标的达成,工信部在2013年底出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通过业务转售,把部分业务的运营和拓展交给民营企业,传统电信企业则聚焦于核心网络的建设与维护。直到2017年,为期三年的试点工作才算结束,部分虚拟运营商已经实现盈利,行业形势一片大好。 一场没有分出胜负的较量,联通或许才是最大的赢家? 不同于获得牌照的42家虚拟运营商,最近这批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定制手机卡,实际上是与传统运营商合作的产物。严格来讲,并不是真正虚拟运营商业务,但是具备一定的虚拟运营商性质。那就是在品牌、产品与运营上的创新,把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腾讯王卡的应用免流量、蚂蚁宝卡的支付送流量,都是值得称赞的尝试。 一方面,无论是虚拟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想在互联网思维的加持下,打破长久以来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局面,从应用层到基础层,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手中流量的多少,特别是游戏、视频等高流量应用。推出定制手机卡,采用特定应用免计流量的运营策略,互联网公司也想借此机会进一步抢占用户市场,打破流量资费对用户的强行限制。 不过,相比于拥有牌照的虚拟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定制手机卡还是会受到传统运营商的控制和影响。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联通,前有中国移动遥遥领先,后有中国电信虎视眈眈,市场地位一度非常尴尬。所以,从2016年开始,中国联通与众多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定制手机卡,推广速度和宣传力度都远远超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之前提到的腾讯王卡、蚂蚁宝卡、微博V卡、滴滴橙卡、头条懂我卡等,都是中国联通的合作卡。 所以,在造福用户的同时,联通或许才是最大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