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走一段路,认识一群人 悦的读书,您的户外书房 中国史纲 蒋廷黻 79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创作的历史类著作,于1938年初次出版。本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成为该书论述的主线。 附录 琦善与鸦片战争(二) 这个第一任外交总长的名誉,在当时,在后代,就是个"奸臣"和"卖国贼"的名誉。不幸,琦善在广东除任交涉以外,且署理两广总督,有节制水陆军的权益和义务。攻击他的有些注重他的外交,有些留意他的军事。那么,琦善外交的动身点就是他的军事观念,所以我们先研讨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军事关系。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间虎门失守以后,钦差大臣江苏巡抚裕谦上了一封弹劾琦善的奏折。他说:"乃闻琦善到澳后,解散壮勇,不啻为渊驱鱼,致使转为该夷勾去,遂有大角、沙角之陷。"裕靖节是主战派首领之一,也是疆吏中最露头角的人。他攻击琦善的意义不外林则徐督粤的时分,编收本省壮丁为团勇,琦善到粤则反林所为而解散之。这班被撤壮丁就变为"汉奸",英人反得收为己用。此说的真假姑不讨论,倘中国人民不为中国打外国,就必反助外国打中国,民意亦可见一斑了。 靖节的奏折上了不满二月,御史骆秉章又上了一封,措辞更猛烈:"窃惟逆夷在粤滋扰几及一年。前督臣琦善到粤查办,将召集之水勇、防备之守具全行撤去。迨大角、沙角失事,提镇专弁赴省求援,仅发兵数百名,遣之夜渡,生怕逆夷知觉,致使提督关天培、总兵李廷钰在炮台遥望而泣。"这样说来,琦善的罪更大,除解散壮勇之外,还有设防具、陷忠臣的大罪。骆文忠原籍广东花县,折内所言大约得自同乡。他为人颇正直,道光二十一年以前,因查库不行贿已得盛名。故所发言词,岂但足以左右当时的清议,且值得我们今日的研讨。 此类的参奏不用尽引,由于所说的皆大同小异。但道光二十一年六月,王大臣等会审的判词是当时政府最后的评定,也是反琦善派的最后胜利,不能不引。"此案琦善以钦差大臣查办广东夷务,宜如何谨慎周详,计出万全。该夷既不遵照晓谕,办理已形猖獗,即应奏请调兵疾速剿除。乃妄冀羁縻,暂以香港中央许给,俾得有所藉口。于一切防卫事宜并不预为设备,致使该夷叠将炮台攻陷,要隘失守,实属有误机宜。自应按律问拟。琦善合依守备不设失陷城塞者斩监候律,拟斩监候,秋后处决。"这个判词实代表当时的清议。所可留意者,政府虽多方收罗琦善行贿的证据,判词内无行贿的罪名。 但是当时的人不明了琦善为什么要"开门揖盗",以为必是受了英人的贿赂。战争的时分,左宗棠--同、光时期的恪靖侯左宗棠--正在湖南安化陶文毅家授课。道光二十一年,他致其师贺蔗农的信有一段极动人的文章:"去冬果勇杨侯奉诏北行。有人自侯所来云:'侯言琦善得西人金巨万,遂坚主和议。将恐国计遂坏伊身。'昨见林制府谢罪疏,末云'并恐彼族别生秘计'云云,是殆指此。诚如是,其愚亦大可哀矣。照壁之诗及渠欲即斩生夷灭口各节,情状昭著。炮台失陷时,渠驰疏谓二炮台孤悬海外,粤东武备懈弛,寡不敌众,且云彼族火器为向来所未见,此次以后,军情益馁。无非欺君罔上,以和为主,张贼势而慢军心,见之令人切齿。"左的信息得自"自侯所来"者。果勇侯杨芳原任湖南提督,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八日放参赞大臣,驰驿前往广东剿拴逆夷。他于正月二十一日接到了这道上谕,二月十三日行抵广东省城。他在起程赴任之初即奏云:"往常大局或须一面收复定海,一面准其于偏岸小港屯集货物。"换言之,浙江应与英人战,广东则应与英人通商以求和。自然宣宗以为不妥。抵广东后他就讲演:"准备分段援应,共保无虞。"但是他所带的湖南兵为害于英人者少,为害于沿途及广东人民者反多。三月初,果勇侯又有"布置攻守机宜"的奏折,说:"城厢内外民意大定,迁者渐复,闭者渐开,军民鼓勇,可期无虑。"宣宗当然欣悦之至:"客兵不满三千,危城立保无虞。若非朕之参赞大臣果勇侯杨芳,其孰能之?可嘉之处,笔难宜述。功成之日,伫膺懋赏。此卿之第一功也。厥后尤当奋勉。"后来的奋勉或者有之,至于第二功则无可报了。固然,败仗仍可报胜仗,自己求和仍可报外夷"央求皇帝施恩,准予止战通商"。皇帝远在北京,何从知道这就是杨芳日后顾全面子的措施。左宗棠的信息既闻接得自果勇侯就缺乏信,何况果勇侯传出这信息的时分既在途中,亦必间接得自广州来者?至于琦善"欲即斩生夷灭口"之说,遍查中外在场人员的记载均未发现。独在湖南安化乡中教书的左先生知有其事,且以为"情状昭著",岂不是甚奇了! 【未完待续】 假往常天的分享让你有所收获 欢送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号 并引荐给身边爱读书的朋友 让我们一同用阅读 集聚碎片时间 点亮质量生活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