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上瘾”完整停不下来,深夜加班被电脑“霸屏”仍要决战到天亮……彼时的你,双眼能否感到干涩、刺痛,有异物感、灼热感?这,可能是干眼在作祟! 滋养视野,成就千里远见。为让全民注重干眼这一常见高发眼病,在今年的爱尔眼科“10.10干眼关爱日”活动中,正式启动“5大人群干眼关爱计划”,“干眼类型检查+个性化分离诊疗”开端走进大众视野。经过层层筛检,“量眼定制”一站式干眼诊疗计划,努力让民众的眼睛不再“干涸”。 据《干眼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13)》的结果显现,目前,中国的干眼发病率高达21%-30%,干眼患者人数估量已抵达3.6亿。 干眼,是由多种缘由惹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招致泪膜稳定性降落,并伴有眼部不适或者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除眼干眼涩外,还有眼睛灼烧、异物感、视疲倦、眼红刺痛、分泌物增加等病症。 “干眼的病因与不良的生活行为、饮食习气、室内环境息息相关。”活动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兼眼表与干眼学组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角膜及眼表学组副组长曾庆延教授分享了《生活方式相关干眼专家共识(2022)解读》的主题讲演。 据了解,《中国干眼专家共识:生活方式相关性干眼(2022年)》是由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等学术组织,依据我国的国情和民情,分离国内外研讨停顿,并汇集国内专家的临床阅历,对干眼的定义和分类、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构成共识性意见并中止全面更新。其中,爱尔眼科专家孙旭光教授、李绍伟教授、曾庆延教授、赵敏教授都参与了上述共识的制定。 讲演显现,视频显现终端(VDT)每天运用时长超越8小时,平均每天睡眠时长少于5小时,长期配戴隐形眼镜,眼部化装后清洁不彻底,长时间主动、被动吸烟,工作生活中常开空调和暖气,多高脂饮食、过量饮酒的人群易患干眼。 从年龄上看,60岁以上人群约占30%,30-60岁的工作主力人群约占51%,而学生人群在治疗占比高的医院中,占比超10%。需求留意的是,女性更易患干眼,占比超70%。 “轻闭眼两秒,紧闭眼两秒,睁眼再两秒……一次锻炼1分钟,一天做10次。”活动现场,卡通人物“润宝”不时与现场观众互动,重复示范眨眼操技术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