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上的稳定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心情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巨大。” 生活中,能成大事的人,普通都是品性比较端正,能够严守克己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情,也多为高情商的人。 心情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 任何时分,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心情的奴隶。 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情,坚持心情的稳定,简单事不争持,复杂事不懊恼,发火时不讲话,生气时不决策。 宁可坚持缄默像傻子,也不要一启齿就证明自己是傻瓜。 控制心情,才是成就我们最大的才干。一个人立身处世,假如任凭理性随意凌驾于理性之上,任由心情控制理性,必定不会很胜利。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假如连自己的心情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早晚毁掉一切。 弱者任心情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心情。心情稳定的背地,是涵养,是实力,也是格局。 一个人,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坚持心情的稳定,不去伤害他人,不给自己找省事,多做善事,常怀感恩之心就是顶级的涵养。 不随意评价他人 在《吕氏春秋》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期间,经常忍饥受饿,条件十分艰苦,有次连续多日吃不上饭,只能以野菜果腹。 一日,从外面弄了些米回来,等到饭快煮熟的时分,孔子去厨房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他一向信任有加的弟子颜回正掀起锅盖,抓了些米饭往嘴里塞。 孔子并没有声张,默默地退进来了。 等到开饭的时分,孔子故意说道,我们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吃到米饭,真实是得益于上天的庇佑,理应先将这些洁净的米饭祭奠上天。 颜回听闻,立刻对孔子说,教员,我刚打米饭的时分,有一团灰尘掉进了锅里,我固然将沾了灰尘的米饭吃了,但这锅米饭究竟还是不洁净了,所以不能祭奠上天。 孔子知道颜回从锅里抓米饭吃的真相后,慨叹万分: 有时分,亲眼所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看来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人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时分,真相也不是非黑即白,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一面。 真正成熟的人,常常会思索和判别,不随声附和,他们更愿意追逐真正的真相,而不是心情的宣泄。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年岁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分,父亲就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是念念不忘。 他对我说,当你想要批判他人的时分,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个个都有过你具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每个人的人生差距太大,有人轻装简行,有人在负重匍匐,你不知道他人阅历了什么,就不要妄加评论。 这是成熟,也是涵养。 做人有度,不瞎管闲事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假如在你自己看来是在“辅佐”,他人说跟你无关,你就是在瞎管闲事; 假如他人说“谢谢”,那才是真的在助人。 很多时分,我们出于好意,却不一定是真的帮了忙。 界线混杂,不懂得照顾他人的心情,不仔细体谅他人的感受,无节制地消费他人的情感,这样的关系,不消多想,也是很难耐久维系下去的。 《弟子规》有言: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没有权益说,自己一定能够给他人的生活提供最优解。 因而,分明地认知自己,换位去了解他人,护好自己的底线,守住他人的界线,是尤为重要的。 不越界,不逾矩,不只是对自我的一种维护,更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每个人处置问题的考量也不同。 当一个人去瞎管闲事的时分,不论他的动身点是什么,实践上都曾经“入侵”了他人的生活,以至影响了事态的展开。 尊重当事人的想法,拎得清与他人的界线,掌握好自己的参与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聪慧。 不瞎管他人的闲事,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涵养。 有将心比心的仁慈 梁晓声说:“仁慈不是刻意做给他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高兴并且自但是然的事,就像有时分,仁慈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临走时贾府送了很多东西,平儿和她逐一交代: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刘姥姥恩将仇报。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我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 短短一段话,就显显露平儿的仁慈:看似和刘姥姥要东西,其实不外是为了给刘姥姥减轻心理担负,让她接受得心安理得一些。 像平儿这种人,就是仔细体谅他人、极具同理心的人,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索问题。 这种将心比心的仁慈,由内而外地分发出一种高尚。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深以为然。 你开车时厌恶行人,你走路时厌恶车。 你是顾客以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 其实我们都没错,只是我们站的位置不同。 ——记得换位思索,你的人生才会更好。 有一句名言说:“假如我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人在想什么。” 很多时分,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外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 与人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懂得换位思索,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体谅。 学会换位思索,将心比心,感受他人的难处,了解他人的不幸,体谅他人的不易,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仁慈。 爱与奇迹 | 全国近期工作坊布置 银川 | 10.04-06 吴阳波《爱中长大》 大同 | 10.05-06 吴晓漳《超级学习力》 太原 | 10.11-13 吴阳波《灵性财商》 大同 | 10.12-13 田洪玉《聪慧瑜伽》 西安 | 10.12-13 田 敏《放飞天使》 武汉 | 10.18-20 吴阳波《密切关系》 长治 | 10.19-20 田 敏《放飞天使》 上海 | 10.25-27 吴阳波《生命奇迹》 蚌埠 | 10.25-27 贾云赞《爱与和解》 银川 | 10.26-27 王智利《照见孩子》 珠海 | 10.26-27 田洪玉《聪慧瑜伽》 长治 | 11.02-03 赵爱玲《深层沟通》 西安 | 11.08-10 吴阳波《神奇催眠》 大同 | 11.15-17 吴阳波《梦的解析》 银川 | 11.15-17 贾云赞《爱与和解》 武汉 | 11.16-17 田洪玉《聪慧瑜伽》 上海 | 11.16-17 常 颖《天赋哺养》 绵阳 | 11.16-17 赵爱玲《深层沟通》 爱与奇迹 ∣发现生命真相的旅程 身体|心理|关系|心情|财富|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