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说百家 编辑|史说百家 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 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是普鲁士和奥天时(及其盟国)之间的战争,从1756年持续到1763年,并确认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地域(现位于波兰西南部)的控制。 这场战争主要发作在西里西亚、波希米亚和上萨克森,构成了七年战争的一个战区。 这是18世纪中期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和玛丽亚·特蕾莎的奥天时之间三次西里西亚战争的最后一次,三次战争都以普鲁士控制西里西亚而告终。 这场抵触能够被视为前十年第一次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的持续。《艾克斯-拉-夏佩尔条约》终了了奥天时王位继承战争后,奥天时中止了普遍的变革,推翻了传统的外交政策,为与普鲁士的新一轮战争做准备。 和以前的西里西亚战争一样,没有特定的触发事情引发抵触。更确切地说,普鲁士抓住机遇破坏了敌人的计划。这场战争双方都付出了昂扬的生命和财富代价,当主要交兵双方都无法再维持抵触时,战争以无果而终而告终。 这场战争始于1756年中期普鲁士对萨克森的入侵,并以1763年的《休伯特斯堡条约》终了,该条约确认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控制。 该条约没有改动领土,但奥天时同意招认普鲁士在西里西亚的主权,以换取普鲁士支持玛丽亚·特里萨的儿子约瑟夫大公当选为崇高罗马帝国皇帝。 这场抵触构成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奥天时、普鲁士竞争的一部分,这场竞争塑造了德国的政治。这场战争极大地进步了普鲁士和腓特烈的名望,普鲁士赢得了作为欧洲主要强国的普遍认可,腓特烈稳定了他作为杰出军事指挥官的名誉。 来龙去脉 固然七年战争是许多交兵国之间的全球性抵触,但其中欧战区却挑起了奥天时王位继承战争(1741-1748)遗留下来的仇恨。 终了了后一场战争的《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确认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经过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从哈布斯堡王室手中攫取了西里西亚地域。 被击败的奥天时女大公玛丽亚·特里萨依旧完整打算夺回失去的省份,并重申奥天时在崇高罗马帝国的霸权。战争恢复后,她着手重建武装力气并寻求新的联盟。 未处置的抵触 固然法国和英国招认普鲁士在《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下对西里西亚的主权,但奥天时最终拒绝批准该协议,玛利亚·特里萨的丈夫崇高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也拒绝了崇高罗马帝国对普鲁士控制这一有争议省份的保障。 反过来,普鲁士拒绝同意这一务实的制裁,从而应战了玛丽亚·特蕾莎作为哈布斯堡王室首领的合法性。 固然存在王朝联络,英国国王乔治二世仍将普鲁士视为法国的盟友和代理人,而俄国女皇伊丽莎白则将腓特烈王国视为在波兰、立陶宛联邦中争夺影响力的对手,并担忧普鲁士日益增长的权力会障碍俄国向西扩张的道路。 招致先前西里西亚战争的政治和外交条件依旧存在,进一步的抵触似乎是可能的。 1746年,玛丽亚·特蕾莎与伊丽莎白签署了防御协议,即《两位女王条约》,该条约分离奥天时和俄罗斯对立普鲁士,一项秘密条款保障了俄罗斯对奥天时在西里西亚的权益主张的支持。 1750年,英国参与了反普鲁士协议,以换取奥天时和俄罗斯在普鲁士攻击汉诺威选民的状况下提供支持,乔治也在个人联盟中统治汉诺威。 与此同时,玛丽亚·特丽萨由于对英国在奥天时王位继承战争中作为盟友的表示感到失望,服从了其总理文泽尔·安东·冯·考尼茨颇有争议的倡议,寻求与奥天时的长期对手法兰西王国改善关系。 外交反动 1755年,英国提出资助部署一支随时准备进攻普鲁士东部边疆的俄罗斯军队,从而加剧了慌张局势。 腓特烈对这种包抄感到担忧,他开端努力经过减轻乔治国王对汉诺威的担忧来使英国脱离奥天时联盟。 1756年1月16日,普鲁士和英国同意威斯敏斯特条约,依据该条约,普鲁士往常承诺保障汉诺威不受法国攻击,以换取英国撤回对俄罗斯的军事补贴。 这一举措发明了一个新的盎格鲁、普鲁士联盟,并激怒了法国法院。 奥天时正在寻求与法国树立更友好的关系,以确保法国不会在未来西里西亚的抵触中支持普鲁士。 作为对普鲁士与英国结盟的回应,路易十五国王接受了玛利亚·特蕾莎的约请,参与了新的法奥联盟,并于1756年5月签署了第一个凡尔赛条约。这一系列的政治战略被称为外交反动。 俄国也因英国取消了许愿的补贴而心烦意乱,于是它与奥天时和法国走得更近,于1756年4月同意结成愈加公开进攻的反普鲁士联盟。 随着法国转而反对普鲁士和俄国从英国分别进来,考尼茨的计划因而展开成为一个由奥天时、俄国、各种较小的德国力气和法国组成的反普鲁士大联盟。 战争准备 当奥天时和俄国公开准备再次开战时,腓特烈确信普鲁士将在1757年初遭到攻击。他没有等候他的敌人在他们选择的时间行动,而是决议先下手为强,从攻击临近的萨克森选民开端,他正确地以为这是反对他的联盟的秘密政党。 弗雷德里克的总体战略有三个部分。首先,他打算占领萨克森,取得战略纵深,并应用撒克逊军队和国库支持普鲁士的战争努力。 第二,他将从萨克森推进到波希米亚,在那里他可能树立冬季营房和供给他的军队奥天时的费用。 第三,他将从西里西亚入侵摩拉维亚,占领奥尔穆兹要塞,并向维也纳推进,迫使战争终了。他希望得到英国人的经济支持,英国人也曾许愿,如有必要,将派遣一支海军中队进入波罗的海,扞卫普鲁士海岸免受俄国的侵略。 首先,腓特烈将普鲁士的军队一分为三。他在东普鲁士部署了一支由元帅汉斯·冯·莱赫瓦尔特指导的两万人的部队,以防备俄国从东面的入侵,并在更远的波美拉尼亚保存了八千人的准备队。 俄国本应能够用不可抗拒的力气来对立东普鲁士,但国王置信俄国军队的迟缓和紊乱会扞卫他的东北翼。 他还在西里西亚派驻了元帅伯爵库尔特·冯·施韦林和25000人,以阻止来自摩拉维亚和匈亚利的入侵。 最后,在1756年8月,他亲身带领大约60,000人的普鲁士军队进入萨克森,开端了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 早期现代战争 现代早期欧洲战争的特性是普遍运用火器和更传统的有刃武器。18世纪的欧洲军队是由配备滑膛枪和刺刀的步兵部队组成的。 骑兵配备有马刀、手枪或卡宾枪;轻骑兵主要用于侦查、选择和战术通讯,而重骑兵则作为战术准备队,用于突击。滑膛炮提供火力援助,在攻城战中起主导作用。 这一时期的战略战争盘绕着控制关键防御工事,以控制周围地域和道路,长期围困是武装抵触的一个常见特征。 决议性的战场战役相对稀有,固然它们在弗雷德里克的战争理论中发挥了比他同时期的对手更大的作用。 西里西亚战争,像18世纪的大多数欧洲战争一样,被称为所谓的内阁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纪律严明的正轨军由国度配备和供给,代表君主的利益中止战争。 被占领的敌国领土经常被征税和敲诈资金,但与上个世纪的抵触相比,针对平民的大范围暴行很少发作。 军事后勤是许多战争中的决议性要素,由于军队曾经展开得过于庞大,无法仅靠寻食和掠取来支撑长期作战。 军用物资被贮存在集中的弹药库中,并由极易遭到敌人攻击的行李列车分发。军队普通无法在冬季维持作战行动,通常在冰冷的时节树立冬季营房,随着春天的到来继续作战。 入侵萨克森 普鲁士军队于1756年8月29日越过了撒克逊边疆。普鲁士军队分三路行进:右翼是由不伦瑞克的费迪南王子指挥的约一万五千人。 左边是18000人在布伦瑞克公爵的指挥下;中间是腓特烈自己,元帅·詹姆士·基思指挥着一支3万人的军队。 费迪南德王子将推进开姆尼茨镇和莱比锡,而贝文将穿越卢萨蒂亚抓住包岑。与此同时,腓特烈和基思将经过托尔高进攻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 萨克森和奥天时对腓特烈的先下手为强毫无准备,兵力分散;当普鲁士人涌入选民队伍时,撒克逊军队的主力在皮尔纳增强了防御,普鲁士人在9月9日占领了德累斯顿,简直没有遇到抵御。 腓特烈和普鲁士的主力部队向波希米亚北部挺进,试图在马克西米利安·尤利西斯·布朗将军指导下的奥天时军队与撒克逊人会师之前与之交兵。 布朗在洛博希茨村占领了一个可防卫的位置,两支部队于10月1日在那里中止了洛博希茨战役。 这场战役毫无结果地终了了,奥天时人给普鲁士人构成了严重损失,然后头头是道地撤离了;腓特烈因而阻止了布朗增强孤立的撒克逊人,但布朗阻止了腓特烈向波希米亚的推进。 回到北方,普鲁士人完整占领了萨克森,以至俘虏了萨克森的选帝侯弗雷德里克·奥古斯都二世,固然他在10月18日被允许撤回到他的其他领地。 萨克森军队在皮尔纳被短暂围困,于10月14日投诚,之后其士兵被普鲁士军官强行编入普鲁士军队。为了资助普鲁士的战争,萨克森的国库被掏空,货币贬值。 1757冬季外交 在1756-1757年的冬天,交兵国努力稳定各自的联盟,并与盟友谐和战略。 2月,小威廉·皮特,下议院的新首领和法国的坚决敌人,压服英国议会坚决地最终努力于反对奥天时和法国的普鲁士事业,之后英国开端向柏林提供物资和急需的补贴。 议会还批准部署一支察看部队来扞卫汉诺威抵御行将到来的来自西方的法国入侵,腓特烈再次呼吁英国在波罗的海部署海军以威慑俄罗斯和日益不友好的瑞典,固然没有任何结果。 但是,普鲁士对萨克森的侵略性进攻刺激了奥天时联盟,特别是增加了法国对普鲁士的进攻战的承诺。 1月,帝国议会在雷根斯堡召开会议,玛丽亚·特蕾莎在会上赢得了足够多的德国王子,崇高罗马帝国于1月17日向普鲁士宣战。国会号召集结40000人的帝国军队,听候奥天时的调遣,以解放萨克森。 1757年5月,第二次《凡尔赛条约》增强了法奥联盟,法国同意为德国提供129000名士兵,并每年提供1200万里弗的补贴,直至奥天时收复西里西亚。 作为回报,奥天时承诺在胜利后将给予法国对奥天时荷兰的控制权,这是法国梦寐以求的奖赏。俄罗斯也投入了80000人参与这场战争,希望攫取东普鲁士,然后与波兰交流这块领土以控制库尔兰。 瑞典也同意入侵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希望收复在巨大的北方战争后失去给普鲁士的领土。总之,奥天时联盟寻求彻底分割普鲁士王国,同时把弗雷德里克描画成侵略者,由于他首先采取了公开战争的行动。 波希米亚战役和科林战役 在萨克森过冬后,腓特烈决议在法国或俄罗斯军队抵达该地域援助奥天时人之前,立刻再次入侵波希米亚。 1757年4月18日,普鲁士军队主力以多列纵队行进,穿过奥尔山脉,寻求与布朗的部队决战,而施韦林指导下的西里西亚卫戍部队从格拉茨行进参与他们。 4月21日,贝文的纵队在赖兴贝格左近遭遇了柯尼塞格伯爵带领的奥天时军团;随后的赖兴堡战役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普鲁士军队继续向布拉格推进。 入侵的纵队在布拉格北部重新集结,而撤离的奥天时人在城市东部洛林的查尔斯王子的指挥下重整旗鼓,两军于5月6日中止了布拉格之战。 双方都遭受了严重伤亡,布朗和施韦林都被打死了,但是普鲁士人迫使奥天时人回到了这座设防的城市,入侵者随后包抄了这座城市。 奥天时指挥官利奥波德·冯·道恩伯爵得知布拉格遇袭后,带领30000人的部队从东面挺进。 道恩来得太晚,没能参与布拉格之战,但他搜集了成千上万从战役中逃出来的分散的奥天时人。有了这些援军,他慢慢地转移去挽救这座城市。 试图同时包抄布拉格和面对道恩,普鲁士人被迫分散兵力。弗雷德里克带领5000人的部队从围城中出来,增援在科林左近的贝文手下的一支19000人的军队,并评价形势。 由于没有足够的力气抵御道恩的进攻,腓特烈决议从围城中撤出更多的人,先下手为强地进攻奥天时阵地。 由此招致的6月18日的科林战役以奥天时的决议性胜利而告终。普鲁士的阵地被摧毁了,入侵者被迫解除包抄,从波希米亚全部撤出,遭到被布拉格卫戍部队扩展的道恩军队的追击。 未能占领波希米亚意味着腓特烈战略的失败,没有了进军维也纳的希望。 参考文献: 《世界军事战争史-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