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9个关于音乐的真相 你之前都被骗了吗? 1 《歌剧魅影》才不是 歌剧呢! 《歌剧魅影》居然不是歌剧? 被名字骗了吧! 为神马不叫音乐剧魅影 QAQ * 其实《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英文直译是“歌剧院的幽魂”,由音乐剧巨匠韦伯所创作,与《猫》、《凄惨世界》、《西贡小姐》并称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固然“歌剧魅影”这一中文翻译相比直译文艺了好多,再加上剧中讲述的是发作在歌剧院的故事,却也因而带来误解。总之,它真的不是歌剧!* 2 《月光曲》与盲姑娘无关 用人教版《语文》的小同伴们 还记得课文《月光曲》嘛? 说贝多芬的《月光》是为一个盲姑娘所作 这个是假的!假的啊! * 这首曲子的创作于1802年,本是题赠给他倾慕的朱丽埃塔·圭恰迪尼,而那时他曾经聋得不轻了,还遭遇失恋。盲姑娘神马的都是浮云有木有啊!* 3 莫扎特居然不知道小星星? 众所周知的童谣《小星星》 真的不是莫扎特写的呀! 《小星星变奏曲》才是莫扎特写的好嘛! * 这部作品是莫扎特以当时法国盛行的恋情歌曲《妈妈请听我说》(“Ah! vous dirai-je, maman” )的旋律为主题创作的变奏曲。后来这个旋律又被改编成童谣《小星星》,因而这首变奏曲被译为《小星星变奏曲》。所以,小星星的旋律真的不是莫扎特写的!* 4 “卡农”不是一首歌的名字 我会通知你除了帕赫贝尔 巴赫和贝多芬也写过卡农哟~ 由于,卡农是一种谱曲技法好嘛! 还有帕赫贝尔与一女子之间的狗血恋情故事 都!是!骗!人!的! *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卡农的一切声部固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距离进入,构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时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呈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5 《G弦上的咏叹调》不是巴赫写的 神马? 这么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 居然不是巴赫写的? * 其实这首曲子是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以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演出奏全部旋律,故命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 6 《G大调小步舞曲》也不是巴赫写的 那首熟习的小步舞曲居然不是巴赫写的? 有木有大吃一惊! 佩措尔德才是真正的作者! * 这首乐曲来自安娜·玛格达琳娜的笔记本,安娜·玛格达琳娜(Anna Magdalena)是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巴赫将她喜欢的乐曲编入这部“笔记本”里,供教学和家庭文娱之用,其中大部分并非巴赫所做。由于都是与巴赫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这些曲子的创作作风与技法十分接近。后人把这首《小步舞曲》编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的卷首,便构成了误解。* 7 莫扎特的音乐真能进步智商? 听说这个研讨结论一提出 准妈妈们就开端给孩子听莫扎特了 致使于很多人把他和 胎教音乐 联络在一同 * 其实,关于“莫扎特效应”的提出,学术界质疑不时,众多研讨也表明,让孩子听音乐并不会带来任何认知才干上的优势,而传说中“听莫扎特能进步孩子智商”的说法并没有经过科学的检验,所以莫扎特音乐和智商到底有没有关联,也不得而知了。* 8 亨德尔基本不认识“高兴的铁匠” 高兴的铁匠到底是神马鬼? 亨德尔很郁闷有木有! *《高兴的铁匠》原名《咏叹调与变奏》,是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曲。其实,第一个在这首变奏曲的乐谱上加上《高兴的铁匠》题目的,是乐谱出版商林特伦。他原来是个铁匠,外号“高兴的铁匠”,后来才作的乐谱商。顾客常常请求他演奏这个曲子,为了谱子好卖,他把组曲中的这个乐章单独出版,并用自己的外号作了变奏曲的题目。* 9 R.Strauss不是施特劳斯家族的 你知道吗? 理查德·施特劳斯与 约翰·施特劳斯 原来不是亲戚! *理查德·施特劳斯并不是施特劳斯家族成员。我们普通提到的作曲家施特劳斯家族,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 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彩回想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