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奢网 首页 名表图片鉴赏 宝珀 查看内容

在深圳写作 | 与林棹有个虚拟的商定

2023-3-18 17:25|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203| 评论: 0

摘要: 2020年,林棹出版处女作《流溪》时,深港书评就对她做过一次专访。面对文学新人,面对这位在深圳出生的作家,我们备感诧异,诧异于她的言语天赋,诧异于她在诙谐的文本中依旧充溢着复杂的典故和闪闪发光的句子,更诧 ...

2020年,林棹出版处女作《流溪》时,深港书评就对她做过一次专访。面对文学新人,面对这位在深圳出生的作家,我们备感诧异,诧异于她的言语天赋,诧异于她在诙谐的文本中依旧充溢着复杂的典故和闪闪发光的句子,更诧异她将岭南之事物用极特别的方式重新赋形。( 链接回看>> )


林棹作品中鲜明的地域特征,以及身处深圳的视野,让她更关注万物间的对等关系。说到深圳对她的影响,林棹曾在我们的专访中说道:“深圳转换为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影响我,它是湿润的、暖热的,咬在嘴里像荔枝,闻着像海、像雨,颜色是蓝和绿;它脾气坏起来像台风,海湾的落霞和落潮深处则满是柔情。当你要寻觅落点的时分,深圳的原子开端发挥效能。它永远在你的笔墨和血液里。”

在深圳写作 | 与林棹有个虚拟的商定


林棹,生于广东深圳。首部长篇小说《流溪》为豆瓣读书年度中国文学、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作品。2021年,仰仗《流溪》获南方文学盛典最具潜力新人奖。


与林棹有个虚拟的商定


文 | 来颖燕


今年,林棹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潮汐图》,依然是根植于岭南风土的魔幻故事,从珠江水上人家,到广州十三行,在澳门奇珍园略作停留,又探向万物有灵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大大小小的乌托邦相互碰撞,是一次穿越近代世界的诱人宴游。


翻开《潮汐图》的时分,我们就曾经与作者林棹拟下了一个虚拟商定。小说在起首就开宗明义:“我是虚拟之物。我不讲人物,由于我基本不是人。我有过许多名字,它们逐一离我而去,足以凑成我的另一条尾巴。……我是虚拟之物,是尚未定型的动物。”固然在之后的故事里,我们得以把这个重要的作为第一人称叙说者的“我”——一只新奇古怪的雌性巨蛙的形象一点点拼凑完好,但一开端“我是虚拟之物”的宣言,曾经无法让这只巨蛙冷静地在理想世界具有细致而明白的位置,但它所涉之处,又皆在理想的坐标之中,于是,《潮汐图》的波澜在虚幻与真实之间起伏摇晃。

在深圳写作 | 与林棹有个虚拟的商定


《潮汐图》


林棹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


01


巨蛙出往常19世纪的广州,它先是被珠江上的船民契家姐收养,后又偶遇苏格兰博物学家H,被诱捕、关进了广州十三行。鬼使神差,在澳门它重遇了H,被饲养进澳门好景花园。但之后H破产,自溺而亡,巨蛙又去到了欧陆帝国,被关进了帝国动物园,眼见了许多被困的奇特动物的悲痛命运。最后它逃出动物园,来到湾镇,在一位博物学教授身边渡过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在选择故事主人公时,林棹阅历了千回百转的选择。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初的主人公,这个第一人称叙说者,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广州、过火理想主义的女性。但我很快遇到问题:她的行动会十分受限,她将事事、处处受限,无法像同期的男性那样,用躯体和行动推展空间。大约有一个礼拜,我呆在那样一个寸步难行的躯体里面,被鼠夹夹住,直到忽然想通主人公能够‘不是人’——于是鼠夹一下子弹翻(真能听见‘嗒’的一响),角色和视角都被释放。然后很快就锚定了‘蛙’。”


具有非人的动物视角的小说并不鲜见,而《潮汐图》的特别在于,连这只讲述故事的动物都是虚拟出来的。且当林棹言及把主人公设置为一个19世纪的理想女性时,会“事事、处处受限,无法像同期的男性那样,用躯体和行动推展空间”,泄显露的是另一处的端倪:最先降生的并非巨蛙——作者心里早有了想要推展的空间。

在深圳写作 | 与林棹有个虚拟的商定


《流溪》


林棹 著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4月


02


在后记里,作者细致回想了《潮汐图》的成形过程,“关键的打火石来临在2018年底:一是粤英词典《通商字汇》(1824年),二是Martyn Gregory Gallery系列‘中国贸易画’珍藏。”前者是一口方言生态缸,后者则将作者引向了诸多四海飘零的画作——那里定格着永世的珠江瞬间的面容。


这些都让作者所熟习的珠江、广州这些她长大的中央具有了陌生的姿势和意味,于是,在惊奇和猎奇之中,她决意要开辟出在这片土地上曾阅历经过的时空。而她所控制的史料、接触到的记载让她的眼光不时在19世纪大航海终了、鸦片战争开端之前的这个时间段摩挲。她要开辟的那片时空被想象力以外的多重作用力不时夯实。这种开辟是对历史不可避免客观性的靠近,因而虚拟和真实必定会在其中博弈。而作者关于其中虚拟部分的正视,让这趟旅程更为淋漓酣畅,但,学问和理想又一直是其无法解脱的重力。


03


林棹曾自言整部小说是一幅三联画——“我有一个十分明白的‘书写空间’的目的,所以三地(广州、澳门、西方世界)很早就肯定好,是一种类似三联画的结构。”


浅显意义上的三联画,内容会彼此相关,但界线又是明晰的。显然,林棹熟谙每一联画的背景地,但在最后的呈现中,小说中三部分的情境并不泾渭分明,而是时有交叠——在好景花园的时分,蛙不时想起契家姐、想起在珠江的水上人家,而在帝国动物园的时分,它在好景花园的饲养师迭亚高不时随同左右,最后以至死在了蛙的身边……这些叠影都让这三个情境不再只是各自具有明白焦点的透视图,小说原先的线性叙事链常常被打断。但因而,叙说者巨蛙的形象变得可触可感——它有记忆和感情,它有血有肉,能体味悲欢爱恨,在人世间遭遇的跌宕起伏,让它的世界变得开阔而通透。


固然许多时辰,作者的描摹呈现出一派生生不息的景致——那虚拟出来的蛙的视角似乎是永世的,它受再重的伤,都能够九死终身。但及至小说的末尾,又开端不时提示我们蛙在衰老,在面临死亡。最后,封存蛙尸的巨型冰块在被寄往帝国自然博物馆的途中新奇失踪。我们不得不记起小说之首巨蛙对自己是被纯然虚拟出来的宣言,那么当它完成了它叙说的任务,最后的无影无踪就是它一定的结局。蛙说:“我活过的世界都死尽了。”而它自己,最终也是受限的存在。


所以,为什么巨蛙是讲述这个故事最适合的角色?由于它奇特以至丑陋,低微但是共同。因而它就像一块试金石,能真心怜惜它、维护它,视它为朋友的,看起来或者与它一样低微,却酷爱自然万物,有着非同普通的诚善和毅力。契家姐、冯喜、迭亚高,都如此。反之亦然——要能靠近他们,懂得他们,了解他们,也必得有蛙这样的出身、感情和阅历。最荒唐的底层视角,让那个特殊时空里,在帝国殖民、航海掠取和环球贸易中备受欺压的穷苦人群以及遭到殃及的动植物们闪出真切、朴素而暖和的光晕,而掠取者和霸主们的品性:贪婪,自私,残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得刻骨而醒目。而在欺压和受欺压之人身上的这些特质皆为人性,是真实潜在你我身上的人性。而巨蛙的存在,让这些得以从一种新奇但确切的角度被呈现。


潮起潮落,亦真亦幻。《潮汐图》是一种幻境,却充溢着对理想真切的描摹和暗昧的暗示。它以新奇的方式记载了人类与自然的潜在命运,试图重建一种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的底色,是谦逊、悲悯和对天下万物同一的爱。


编辑 | 伍岭 罗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