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出生于1533年9月7日,是亨利八世与第二任王后的女儿。固然身为皇亲国戚,可她在幼年时期就曾经尝尽人世的残酷:在她三岁时,亨利八世就以“不贞”的罪名将妻子处死了,从此以后,她就失去了母爱;不久,英国议会又宣布她为私生女。这些坎坷阅历使得她从小就构成了独立自强,同时又擅长察言观色的性格。 亨利八世驾崩后,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姐姐相继继位并逝世,伊丽莎白成为了王位独一的继承人。1558年,伊丽莎白正式登基。伊丽莎白登基之时25岁,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曾经不算很年轻了。当时,英国以至整个欧洲都十分关注女王的终身大事,由于这件事既是女王的终身大事,也将对整个英国产生严重影响。当时,25岁的伊丽莎白能歌善舞,光彩耀眼,同时又有着极高的文化涵养,听说懂得十几国言语,能用流利的意大利语把意大利政敌驳得哑口无言,可在大学的讲坛上用希腊语和拉丁语飞珠溅玉。所以女王身边历来不缺乏俊秀潇洒的追求者。 但是,伊丽莎白历来没有把婚姻问题看成是个人问题,她总是习气于从英国的利益动身来对各路形形色色的求婚者中止考量。作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无论和哪个国度的王族联姻,都意味着要和该国结盟。环顾当时的欧洲大陆,法国和西班牙正起劲地争夺欧洲霸主位置。英国最佳的选择就是在两强之间坚持中立,应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削弱彼此,以求得英国自身的展开。因而,伊利莎白必须当心翼翼地在法西之间“走钢丝”。 当时对英国要挟最大的是法国,伊丽莎白迫切希望能够联西抑法。所以当西班牙国王腓利二世向她求婚时,伊丽莎白立刻给予了热烈的回应。腓利二世是伊丽莎白的姐夫,在姐姐生前,西班牙与英国关系密切,于是西班牙在与法国的竞争之中就处于上风。因而,为了坚持优势,腓利二世就向他的小姨子求婚。伊丽莎白的表态使得腓利二世晕晕乎乎,他置信,假如伊丽莎白要结婚的话,自己必定是“男一号”。于是,在伊丽莎白即位之初,英西关系较为密切,在一系列事情上,腓利二世对伊丽莎白都尽力相帮。 可是,伊丽莎白只是给了腓利二世结婚的幻想。她所需求的是法国与西班牙之间做鹬蚌之争,以便让英国坐收渔翁之利。另外,西班牙是天主教国度,腓利二世请求伊丽莎白嫁给他以后要改信天主教,这对从小就信仰新教的伊丽莎白来说基本不可能。所以,最后伊丽莎白就以自己是异教徒为由婉拒了腓利二世。 当时,英国的海上力气日益壮大,而西班牙是海上霸主,英西之间早晚要有一战。伊利莎白以结婚为诱饵,最终把战争拖延到了有利于英国时中止。几十年后英西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海战—“无敌舰队之战”,最终英国海军大获全胜,英国从此成为海上霸主。 得知腓利二世被拒之后,最为快乐的是法国。于是法国王室上上下下都忙碌起来,从国王到各个公爵,都想把伊丽莎白“拿下”,其中表示得最热心的是安茹公爵。伊丽莎白也明白表示愿与法国王室联姻。事实上,伊丽莎白基本无意与法国联姻,再加上安茹是个忠实的天主教徒,所以这桩婚事就更不靠谱了。但是法国方面却十分真诚,这对希望联法抑西的伊丽莎白来说可谓正中下怀。于是,一场长达三个月的婚姻谈判开端了。 在此期间,英法关系大为改善。固然最终伊丽莎白依旧以宗教为由拒绝了安茹公爵,但是双方的友好关系却持续了下来,并在1572年签下了协作盟约。 法国方面不死心,又盛大推出了另一位求婚者—安茹公爵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当时伊丽莎白曾经38岁了,而且英法两国在西班牙的要挟之下越走越近,加之这位阿朗松公爵又是一位新教徒,所以英国举国上下都同意这门婚事。伊丽莎白自己也表示出了超乎寻常的热心:给公爵写情书、当众秀恋情,以至多次与他在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这些使阿朗松晕头转向,在一切事情上都对伊丽莎白唯命是从。但是直到1584年5月阿朗松逝世,他也没能如愿以偿。 伊丽莎白的求婚者不时纷至沓来,仅在1559年10月之中就有十几个国度的大使争取她的好感。伊丽莎白则来者不拒,充沛应用每一个机遇来争取英国的利益。 那么,伊丽莎白就历来没有对任何男人动过心吗?当然不是。她的身边先后有过几个宠臣兼情人,好比莱斯特伯爵、埃塞克斯伯爵等人,前者曾一度与伊丽莎白如胶似漆,以至抵达了不用通报,随时可进入后宫的地步。但是只需这份感情触及她头上的王冠,之前还温情脉脉的伊丽莎白立刻就会冷若冰霜。 后人评价她为英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帝王之一。她统治期间,英国经济繁荣,军事上曾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文学上也群星绚烂。她为英国的黄金时期做出了无须置疑的贡献。随着年华的逝去,这位曾经具有绝代风华的女王日渐凋谢。恋情之路的艰苦也影响了她的统治,史学家分歧以为,暮年的伊丽莎白的政绩大不如从前。 她因终身未嫁,因而也被称为“童贞女王”。 1603年3月24日,她临终前,多次重复着年轻经常说的一句话:“我发誓,我曾经嫁给了英国。”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李方恩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