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奢网 首页 名表图片鉴赏 伯爵 查看内容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2022-11-26 19:01|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99| 评论: 0

摘要: 拙著《金瓶梅素材来源》,成书于1988年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金瓶梅》的创作素材来源,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金瓶梅》博大精深,素材来源异常普遍。好在前辈学者和当代的研讨专家在这方面已作过许多探 ...

拙著《金瓶梅素材来源》,成书于1988年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


《金瓶梅》的创作素材来源,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金瓶梅》博大精深,素材来源异常普遍。好在前辈学者和当代的研讨专家在这方面已作过许多探求。


但即便如此,我们对这个问题依然知之甚少。该书用35万字的篇幅,加以特地考证与研讨。


笔者在本书中按《金瓶梅》的回目次第排列,将《金瓶梅》抄录、抄改他书的文字逐一拈出,并与原始素材加以比勘,以求弄分明作者抄录、抄改这些原始


素材的目的动机及其他状况。该书考证了250多个问题。


其中,考证小说写及的宋明两代史事问题40多个,民俗问题10多个,抄改话本小说问题近20个,抄改戏曲剧本问题近20个,抄引散曲、时调小曲问题60多


个,抄改《水浒传》问题60多个,抄用前人诗词问题近10个,其他问题20个。


在这250个问题的考证中,有一半或属继承前辈和当代学者的研讨成果而加以确证,或纠正前人、今人考证中的失误和偏颇,而另一半问题则是我研讨的新成


果。


本书对每一个考证,简直都写了一段“考评”性文字。


“考评”本着就实论虚的肉体,即对《金瓶梅》提供的这些内证,加以研讨剖析,就《金瓶梅》作者的思想倾向、审美兴味、艺术才干,《金瓶梅》的成书


过程、年代,时期背景等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而,这是一部“考”与“评”并重,且相得益彰的著作。


该书已得到学界的诸多肯定,以为“该书或纠正前人的偏颇之见,或阐发新的学术观念,所论大多切中肯綮,发见深义,又不失公道之度”,“已成为《金


瓶梅》创作素材研讨的集大成之作”,“此书问世,嘉惠学林非一代也。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金瓶梅素材来源》


诸多金学研讨者在触及《金瓶梅》素材来源时,无不吸取营养于其书”。


现选取三回书的考与评,供研讨、批判:


第二回 西门庆帘下遇金莲 王婆子贪贿说风情


内 容 提 要


武松因知县派遣,去东京给殿前太尉送礼。武松告别武大,并劝诫潘金莲。一日,潘金莲放帘子,叉竿打着西门庆。两相头绪传情。西门庆乃破落户财主,


在清河县门前开个生药铺,是个浮浪子弟。


西门庆意欲勾引潘金莲,只是无从下手,寝食不安。猛然想起卖茶王婆,能够撮合,便一日数次踅入王婆茶坊坐地。王婆乃是一善施奸计、巧弄伎俩的马泊


六,决意要撰西门庆几贯风流钱使。于是两相勾搭,为西门庆勾搭潘金莲设谋献策。


素 材 来 源


本回故事主要抄自《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在抄录时作者有不少改动和增写的文字。


一、 买官企图


关于武松进京,《金瓶梅》写道:


却说本县知县,自从到任以来,却得二年有余,转得许多金银,要使一心腹人,送上东京亲眷处收寄,三年任满朝觐,打点上司。


……当日就唤武松到衙内商议道:“我有个亲戚在东京城内做官,姓朱名勔,见做殿前太尉之职。要送一担礼物,捎封书去问安。只恐途中不好行,须得你


去方可。你休推托辛劳,回来我自重赏你。


《水浒传》原文如次:


却说本县知县自到任以来,却得二年半多了。撰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恐到京师转除他处时要运用。


……当日便唤武松到衙内商议道:“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


去得。你可休辞辛劳,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


两相对照,《金瓶梅》的改动处,可谓身手特殊:


1. 《水浒传》只说知县将金银珍藏在亲戚处,目的是任满后“到京师转除他处时要运用”。


“运用”二字,当然亦包含有“打点上司”之意,但作者并未点明。


《金瓶梅》作者则改为“三年任满朝觐,打点上司”。这一改将知县的买官企图一览无余。


《金瓶梅》中大量、深化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悬秤升官的罪恶,作者对当时吏治的糜烂深恶痛绝,于此亦可见一斑。


2. 《水浒传》只说这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并未阐明他能否系官身,所送金银亦只代为收寄而非贿礼。


《金瓶梅》则改称亲戚为朱勔,官居殿前太尉。朱勔乃是蔡京的死党心腹,是《金瓶梅》重点揭露的权奸之一。


作者这一有意改动,看似平常,实为后文揭露朱勔的许多罪恶设下了伏笔。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万历本


二、 潘金莲的外貌描写


黑鬓鬓赛鸦翎的鬓儿,翠湾湾的新月的眉儿,清冷冷杏子眼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


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白面脐肚儿,窄多多尖脚儿,肉奶奶胸,白生生腿儿。


这一段潘金莲外貌描写文字,抄自《水浒传》第四十四回。该回写石秀在杨雄家拜会杨雄之妻潘巧云:布帘起处,摇摇晃摆,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


石秀看时,但见: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浓浓肚儿,窍尖


尖脚儿,花蔟蔟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显然,《金瓶梅》描写潘金莲外貌的文字,是从《水浒传》中描写潘巧云的文字移植来的,只是在眉儿、口儿、眼儿前叠用些形容词而已。且将“黑鬒


鬒”,误抄为“黑鬓鬓”,可见其粗疏。


这一方面阐明,撰写者对《水浒传》十分熟习,移植借抄毫不费力,另一方面又阐明他缺乏艺术创新的才干。


笔者以为,从整体上讲,《金瓶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而某些部分则水平极低。《金瓶梅》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统一体。


笔者推测,《金瓶梅》有一个整体的艺术设计和想象,而细致执笔者并非一人。


在这段文字下面,《金瓶梅》作者还写了一大段描写潘金莲眼儿、口儿、鼻儿的韵文(亦似有所本,待考),不只重复,且更无意趣。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金瓶梅》插图


三、 西门庆的形象


《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形象原本于《水浒传》,但又有较多的改易。


1. 强化了西门庆擅长“交通官吏”的性格特征。《金瓶梅》云:


(西门庆)原是清河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门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儿也是个好浮浪子弟,使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


晓。近来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因而满县人都惧怕他。


《水浒传》原文:


(西门庆)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爆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


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而,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


《金瓶梅》改原文“阳谷县”为“清河县”,使故事的发作地集中在清河县,从而较《水浒传》减少了头绪。


改“奸诈的人”为“好浮浪子弟”,又增“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知晓”等,这就为后文描写西门庆的种种流氓性格特征设下了伏笔。


改“排陷官吏”为“交通官吏”,这是《金瓶梅》对西门庆形象塑造上的一个严重展开。


《水浒传》也写到西门庆勾搭官吏。例如为停息武大命案,西门庆贿赂过县吏。但究竟没有构成西门庆性格特征的重要方面。应该说,这并不是《水浒传》


的缺陷。


好像潘金莲一样,在《水浒传》中,西门庆是个陪衬性的人物,从水浒故事的展开进程来看,这里只需求呈现一个流氓、地痞式的人物。


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是个中心人物,作者已把他塑构成一个恶霸、官僚、富商三位一体的典型形象。


他生活在封建主义消费关系日益解体,资本主义消费关系开端萌芽的特定时期。作为恶霸,他需求有比《水浒传》中单一的流氓、地痞性格更为复杂而多侧


面的性格特征。


他作为“破落户财主”而展开成为称雄一地的富商,由一介平民而展开成为统治一地的官僚,这就决议了《金瓶梅》作者必须赋予西门庆这一典型形象具有


擅长交通官吏的性格特征,这是时期使然(反映时期的实质特征),而非作者的客观想象。


这就构成了《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形象与《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的严重差别。


为了使两个西门庆统一同来,使他的性格展开契合内在的逻辑性,所以《金瓶梅》作者必须在这里——西门庆刚刚亮相的时分,就对其形象加以必要的改造。


2. 交待了西门庆的家世。《金瓶梅》写道:


他父母双亡,兄弟俱无,先头浑家是早逝,身边止有一女。新近又娶了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填房为继室。房中也有四五个丫环妇女。又常与构栏里的李娇


儿打热,今也娶在家里。


南街子又占着窠子卓二姐,名卓丢儿,包了些时,也娶来家寓居。专注飘风戏月,调占良人妇女,娶到家中,稍不中意,就令媒人卖了,一个月倒在媒人家


去二十余遍。人多不敢惹他。


《水浒传》对西门庆家世的交待十分简单。《金瓶梅》中的这段文字,基本上为其所增出。《金瓶梅》的故事,是以西门庆一家的日常生活为着眼点而展开


的。


后文大量写到西门庆一妻五妾之间为争宠而展开的种种丑剧,写到作为家庭主妇的吴月娘的性格、为人及其与西门庆的矛盾,在妻妾争斗中的位置等。


《金瓶梅》增写的西门庆家世,显为后文的展开作了必要的铺垫,使情节的展开不显得突兀。


另所增写的“专注飘风戏月,调占良人妇女”等文字,亦为后文所写到的娶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为妾作了准备。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戴敦邦绘 · 西门庆


四、王婆的形象。


作为媒婆,王婆的形象在《水浒传》中,塑造得比较胜利。《金瓶梅》照搬了这一形象并为丰厚其性格特征作了努力。


1. 突出贪贿性格。


《水浒传》已点出王婆贪贿说风情,《金瓶梅》则更强化之,点出王婆为西门庆赚取潘金莲,其意全在于“撰他几贯风流钱使”。后文则一再写到王婆向西


门庆索钱之事。


2. 突出其性格的多侧面性。


《水浒传》写道:


原来这个开茶坊的王婆,也是不依天职的。


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金瓶梅》则写道:


原来这个开茶坊的王婆子,也不是守天职的。便是积年通热情,做媒婆,做卖婆,做牙婆,又会收小的,也会抱腰,又善放刁。还有一件不可说:髻上着


绿,阳腊灌脑袋。


王婆笑道:“老身自从三十六岁没了老公,丢下这个小厮,无得过日子。迎头儿跟着人说媒,次后揽人家些衣服卖,又与人家抱腰,收小的,闲常也会做牵


头,做马泊六,也会针灸看病,也会做贝戎儿。”


显然《金瓶梅》中的王婆形象较《水浒传》尤见丰满。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戴敦邦绘 · 王婆


错漏罗列


本回抄录《水浒传》文字亦有错漏若干:


1、 《水浒传》:武松笑道:“……我武松都记得嫂嫂说的话了,请饮过此杯。”《金瓶梅》抄漏“饮”字。


2、 《水浒传》:王婆道:“……来日再请过访。”《金瓶梅》将“访”字错为“论”字。


3、 《水浒传》:王婆道:“……且交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铁。”《金瓶梅》将“败铁”误为“贩钞”。


4、 《水浒传》: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金瓶梅》错“影”字为“纷”字。


其他还有些似错非错者不列。此又可证,《金瓶梅》成书之草率仓卒。


有关考证的商榷


有关《金瓶梅》成书及素材来源等问题,前辈学者和当代专家均有许多考证,不乏其贡献,但亦有其不当之处,触及本回的有两处可商榷。


一、 本回中有:“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随何”、“干娘端的智赛随何,机强陆贾”等文字。


《西厢记》第十出《妆台窥简》有张生“风流随何,浪子陆贾”的说白;第十一出《乘夜逾墙》有红娘“禁住随何,迸住陆贾”的唱词。


由此,蒋星煜先生在《〈西厢记〉对〈金瓶梅〉的影响》一文中指出:“《金瓶梅》那些人物的身份和文化远逊于张生,莺莺,更不可能同时提到这两个历


史人物,很明显是从《西厢记》中照搬照抄的。”


蒋先生的结论是不当的。《金瓶梅》照搬照抄的是《水浒传》而不是《西厢记》。《金瓶梅》原文:


端的看不出这婆子(指王婆)的身手来,但见: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随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


只鸾孤凤,瞬间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摆对。解使三里门内女,遮么九皈殿中仙……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端的这婆子: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随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


只鸾孤凤,瞬间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捉对。解使三重门内女,遮么九级殿中仙。……


这段韵文长达两百字,两书只需十几个字不同。


可见,《金瓶梅》的这些描写来源于《水浒传》,而与《西厢记》无涉。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水浒传》


二、本回增出王婆其子名王潮。


《金瓶梅》云:


西门庆又道:“你儿子王潮跟谁进来了?”王婆道:“说不的,跟了一个淮上客人,至今不归,又不知死活。”


《水浒传》未写出其姓名,且前后文均未提及王婆之子。《金瓶梅》特意增出“王潮”之名,从本回内容看毫无意义。


作者之意何在?原来在第三回、第七十六回、第八十六回、第八十七回、第八十八回均写到此人。


除了写其在外做生意外,第八十七回写西门庆死后,潘金莲被吴月娘逐出,在王婆家待嫁。 潘金莲淫心不改又与王潮成奸。


显然,《金瓶梅》第二回王婆出场时就增写王潮,完整是为后文写潘金莲设下伏笔。


笔者以为,《金瓶梅》全书思想倾向及艺术作风大致分歧,结构紧密,情节展开参差有致,前后呼应相当细密。


这证明了《金瓶梅》全书的写作有一个总体的构思,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但是潘开沛在《〈金瓶梅〉的产生和作者》载《光明日报》1954年8月29日一文中指出:


《金瓶梅》是“许多说书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相同的时间内个人编撰和相互传抄,不时地修正、弥补、扩展、演绎的结果”,“他们是在随编随讲的状况下创


作的,又是在听众的‘反对’下继续创作的,后来的人又是在前人的创作基础上继续创作的。”


照潘氏的说法,说书人随编随讲,到第八十七回才可能呈现王潮这一人物,那么何以想象在第二回就增出王潮这一人名呢?


须知在第二回中,王潮只需其名,而毫无情节内容,随编随讲的说书人,难道在说第二回的时分,就为远至八十七回的故事设下伏笔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一小小的例证(这样的例证在书中还有多处)即可证明,《金瓶梅》决不可能是说书人随编随讲的产物,而是文人有计划的创作。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周钧韬金瓶梅研讨文集》


第十二回 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星魇胜贪财


内 容 提 要


西门庆在院中恋着李桂姐,半月不归。潘金莲欲火难禁,便与孟玉楼带来的小厮琴童偷情。


七月二十八日为西门庆华诞,吴月娘使玳安去院中接西门庆。潘金莲暗修一柬帖,交玳安递与西门庆。不想柬帖落入李桂姐手。桂姐恼了。西门庆将帖子扯的稀烂,把桂姐窝盘住了。


潘金莲闻此状况,大骂院中淫妇,被李娇儿听到,从此二人结仇。潘金莲等不到西门庆来家,便与琴童日日交欢。


西门庆回来,孙雪娥与李娇儿状告潘金莲养小厮。西门庆打了琴童三十大棍,撵出家门,又取马鞭令潘金莲跪着抽打。潘金莲一味抵赖,春梅又为其坦白,骗过西门庆。


西门庆华诞,接李桂姐来家唱曲。李桂姐遭潘金莲冷遇,羞讪满面而归,又结冤仇。


李桂姐定要西门庆剪下潘金莲一料子头发,以报此羞。西门庆依其言。李桂姐将潘金莲之头发放在鞋底下每日踩踏。


潘金莲气恼得病,请刘理星算命与回背,只愿得小人离退,夫主爱敬于她。刘理星便替她用镇物安镇,镇书符水与西门庆吃了,果真西门庆与她欢会如常。


素 材 来 源


一、 傍晚想,白日思


西门庆在院中贪恋李桂姐姿色,吴月娘使小厮玳安去接他回家。玳安将潘金莲的柬帖给西门庆:


西门庆才待用手去接,早被李桂姐看见,只道是西门庆前边那表子寄来的情书,一手挝过来。


拆开观看,却是一幅回文边锦笺,上写着几行墨迹。桂姐递与祝日念,教念与他听。这祝日念见上面写词一首,名《落梅风》,对众朗诵了一遍:


傍晚想,白日思,盼杀人多情不至。


因他为他憔悴死,不幸也绣衾单独。


灯将残,人睡也,空留得半窗的月。


孤眠心硬浑似铁,这苍凉怎捱今夜?


此曲抄自《雍熙乐府》卷二十,由两首《落梅风》并合而成。前一首“傍晚想”,原注“相思”。


后一首,原注“夜忆”。小说抄录时文字改动不大。或有可能是作者错抄或刊误。


抄借前人的曲子以作为书信,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在小说第七回已呈现过一次,小说中这样的例证还有几处。


看来这也是作者习用的手法。此曲用作于描写潘金莲此时的心理状态,十分贴切,全无牵强斧凿之迹。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卡通版 · 潘金莲弹琵琶


二、 这细茶的嫩芽。


李桂姐看了潘金莲给西门庆的柬帖,着实恼了。西门庆把送信的玳安踢了几脚,将信扯的稀烂。


应伯爵等四五个嫖客说说笑笑,猜枚行令,顽耍饮酒,把桂姐窝盘住了:


西门庆把桂姐搂在怀中陪笑,一递一口儿饮酒。只见少顷鲜红漆丹盘拿了七钟茶来,雪绽般茶盏,杏叶茶匙儿,盐笋、木樨泡茶,芳香可掬。每人面前一盏。应伯爵道:


“我有个《朝天子》儿,单道这茶益处:这细茶的嫩芽,生长在春风下。不揪不采叶儿楂,但煮着颜色大。绝品清奇,难描难画。口儿里常时呷,醉了时想他,醒来时爱他。原来一搂儿千金价。”


谢希大笑道:“大官人使钱费物,不图这‘一搂儿’,却图些甚的?”


此曲抄自《雍熙乐府》卷十八《朝天子》,原注“嘲妓名茶”:


细茶嫩芽,长在春风下。不揪不采叶儿查,但采板高价。绝品清奇,难描难画。无钱呵甘相罢,醉了时想他,醒了时爱他。一篓儿千金价。


此曲专咏名茶,从“嘲妓名茶”看,有讽刺妓女之意,但不明显。


《金瓶梅》作者抄借时改“一篓儿千金价”为“一搂儿千金价”。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金瓶梅》插图


三、 潘金莲私仆


西门庆在院中不归,潘金莲便干起了养小厮的勾当:


当时玉楼带来一个小厮,名唤琴童,年约十六岁,才留起头发,生的头绪清秀,乖滑机灵……这小厮专注道小热情,常观见西门庆来,就先来告报。


以此妇人喜他,常叫他入房,赏酒与他吃。两个朝朝暮暮,眉来眼去,都有意了。……


金莲这妇人归到房中,捱一刻似三秋,盼一时如半夏。知道西门庆不来家,把两个丫头打发睡了,推往花园中游玩,将琴童叫进房与他酒吃。


把小厮灌醉了,掩闭了房门,褪衣解带,两个就干做一处。……自此为始,每夜妇人便叫这小厮进房如此。


三行在《金瓶梅》一文中以为,此一情节脱胎于话本《金虏海陵王荒淫》。


他说:“我们若把‘潘金莲私仆受辱’一节来和定哥私仆致使被杀一比较,更可见到《金瓶梅》作者是有所本底的。潘氏到了西门庆家,西门庆在妓院中半


月不回来,他就过不下去,干出私仆底事来,恰恰是定哥因海陵有好一程不来,没法计较,……便轻移莲步,单独一个走到厅前,只做叫闫乞儿分付说话,就与


他结上了私情,同一作风。”(《睿湖期刊》第2期)


三行之说确否?现难以判明。此援用其文乃为存此一说,以备再作查考之需。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睿 湖》 期 刊


四、 春梅撒娇撒痴


潘金莲与琴童通奸事发,西门庆令妇人脱了衣裳跪着,用马鞭抽打。后见妇人花朵儿般身子,娇啼嫩语,心已回动了八九分:


(西门庆)因叫过春梅,搂在怀中问他:“淫妇果真与小厮有首尾没有?你说饶了淫妇,我就饶了罢。”


那春梅撒娇撒痴,坐在西门庆怀里说道:“这个爹,你好没的说!和娘成日唇不离腮,娘肯与那奴才!这个都是人气不愤俺娘儿们,作做出这样事来。


爹,你也要个主张。好把丑名儿顶在头上,传出外边去好听?”


几句把西门庆说的一声儿不言语,丢了马鞭子,一面教金莲起来穿上衣服,分付秋菊看菜儿,放桌儿吃酒。


与上文一样,三行以为这一段情节亦出自《金虏海陵王荒淫》。 他在同一篇文章中说:


“《金瓶梅》之春梅,是金莲底宠婢。金莲有这个丫头,与《海陵王荒淫》中定哥之有贵哥,又是极相相似的。


春梅是金莲最喜欢最倚重的丫头。她是一个机灵能言,与金莲狼狈为奸底。例如金莲私仆,在西门庆前掩饰,她是为金莲圆谎底。……


在《海陵王荒淫》里,贵哥就是那么一个使女。她底聪明,她底能言善道底身手,写得真实太好了。……


不外《海陵荒淫》是明写一个聪明使女,而《金瓶梅》则零星的叙说而已,在作者底心目中,春梅真实是与贵哥一流人物,不外写的更为刁泼骄肆而


已。”


三行在此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金瓶梅》所塑造的庞春梅形象,有可能自创于《金虏海陵王荒淫》中贵哥的形象。


在《金瓶梅》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将庞春梅这个人物塑造得生动、自然、真切,是个深深地扎根于理想生活之中的,具有较高的典型意义的形象。


假如说作者在发明这个形象时,只是从他书中中止移植,而不是从理想生活中加以提炼、概括,那是不可能抵达如此高的典型性的。


另一方面,在庞春梅这一形象的塑造中,也的确移植、自创了他书中的人物形象,三行所指出的贵哥即是一,这两个人物形象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此外,如话本《志诚张主管》中的小夫人的形象,也为庞春梅的形象塑造提供了自创。


对此,笔者将在讨论第一百回的素材来源时加以考证。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戴敦邦绘 · 庞春梅


第七十五回 春梅毁骂申二姐 玉箫愬言潘金莲


内 容 提 要


宣卷毕,潘金莲将西门庆拉到房里。西门庆却说要到过世的李瓶儿房里歇一夜。


西门庆在李瓶儿房里与奶子如意儿吃了半日酒,便上床干那勾当。荆都监荆忠来拜。


荆忠请西门庆在宋巡按面前美言一二,以求升迁,并送上白银二百两。西门庆前去回拜蔡京九子、九江蔡知府。


月娘的丫头玉箫来对潘金莲说,昨晚吴月娘如何说她。潘金莲毁骂吴月娘。


西门府女眷穿戴划一,前往应伯爵家吃满月酒。家里如意儿与春梅在一处,要听申二姐唱《挂真儿》。


申二姐正陪着大妗子不得闲。春梅怒气冲天,泼口大骂,把申二姐撵出家门。


月娘得知此事,甚是气恼,指责潘金莲不论一管,惯着她明日把六邻亲戚都骂遍了。


这日是壬子日,潘金莲等着吃薛姑子的符药,与西门庆同房以图生育。吴月娘恼着潘金莲,偏不让西门庆去。因孟玉楼身上不自由,吴月娘打发西门庆在她房中歇了一夜。


孟玉楼也骂西门庆偏心,要将管帐的事交给潘金莲。由于误了壬子日,潘金莲深恨吴月娘,与其大吵一场。


吴月娘痛骂潘金莲把拦汉子,没廉耻趁汉精。骂得潘金莲就地打滚撒泼,放声大哭,闹得西门府家反宅乱。


乔大户请西门庆饮酒,央西门庆趁着新例,对胡府尹说说,纳个仪官。西门庆照例允许。


次日,宋巡按在西门府摆酒。西门庆请任医官为吴月娘看病。


素 材 来 源


文王胎教


《金瓶梅》就吴月娘身怀有孕,而听僧尼宣卷,发了一段谈论:


人生贫富寿夭贤愚,虽蒙父母受气成胎中来,还要怀妊之时有所应召。


古人妊娘怀孕,不倒坐,不偃卧,不听淫声,不视邪色,常玩弄诗书金玉异物,常令瞽者诵古词,后日生子女,必端正俊美,长大聪明:此文王胎教之法也。


今吴月娘怀孕,不宜令僧尼宣卷,听其生死轮回之说,后来感得一尊古佛出世,投胎夺舍,日后被其显化而去,不得接受家缘,盖可惜哉。


古人以为,妇女怀孕期间,胎儿在母腹中是有觉得的。胎儿的发育、长大会遭到孕妇的言行的感化和影响。


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对胎儿中止引导、教育,此谓“胎教”之说。


《金瓶梅》所说“文王胎教之法”,乃有所依据。汉贾谊《新书·胎教》云:“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胎教之谓也。”


《大戴礼·保傅》云:“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金瓶梅》中这一段谈论,似抄改自《列女传》。《列女传》(一名《古列女传》),西汉刘向撰,记古代妇女事迹一百零四则,旨在鼓吹封建礼教。《列女


传·母仪》载:


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情之行。


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能胎教。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者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人生而肖父母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化矣。


两相对照,《金瓶梅》与《列女传》中的文字、旨义均极相似。


《金瓶梅》作者抄改这一段文字,其意在于指斥吴月娘身怀孝哥时,“不宜令僧尼宣卷,听其生死轮回之说”。


由于吴月娘一味崇佛,故“感得一尊古佛出世(即生孝哥),投胎夺舍”,后来被普静师“显化而去,不得接受家缘”,作者以为这是很可惜的事。


于此可见《金瓶梅》作者是尊奉儒家礼仪之说的文人,而于佛教之说则持承认态度。


这一重要的思想倾向,于《金瓶梅》作者的研讨,具有重要价值。

周钧韬 | 金瓶梅素材来源(节选)

《周钧韬研讨精选集》 周钧韬 著


文章作者单位:深圳市文联


本文由作者受权刊发,原文刊于《周钧韬<金瓶梅>研讨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