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笔下,临清简直就是一个集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商业大都会,这个因运河而生的城市,既具备全国粮食、贸易中转站的功用,又承担着莺歌燕舞声色犬马的角色。每年,数以万计的粮船从这里经过,纷至沓来的外地商人争当“临漂一族”。 据明大学士丘浚记载,明中叶每年仅运粮船只就有12000到16000只之多,每船以18人计算,每年经过临清的运粮漕丁就有21万到28万人。这些外来人口构成了临清码头庞大的活动人口群,他们对饮食、住宿、消遣、文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着临清餐饮住宿业的展开。 临清的美食很多,大运河为其带来繁荣生机的同时,也发明了名扬四方的饮食文化。《金瓶梅》中所写宴席中的三百多种菜肴、面点和小吃,都能在临清找到踪迹。固然其故事发作在北方,但南方食品亦常常呈现,如酸笋、鱼酢、糟鱼、醉蟹、鲥鱼等。特别是鲥鱼,当黄四给西门庆送上“四尾冰湃的大鲥鱼”时,西门庆竟不知它的可贵,弄得应伯爵连连解释:“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吃到牙缝里,剔出来都是香的。好容易!公道说,就是朝廷还没吃哩!” 其实,应伯爵此话并不假,由于鲥鱼产于春夏之交的南方各大江河,所以必须冰藏冷运,耗费庞大。除朝廷之外,北方普通人很难吃到新颖鲥鱼。当时的临清码头是贡船的换冰之地,因而才有可能品味到这一美味。 《金瓶梅》里,炊饼、卷饼、白面蒸饼等北方主食常常与南方运河一带的菜点相互搭配,如白糖万寿糕、雪花糕、定胜糕、玫瑰花饼、玫瑰元宵等。餐桌上还有丰厚的粥类,如江南的软糯粳米粥、梅桂白糖粥、粳粟米粥。 在临清,酒店饭馆有上下档之分。《金瓶梅》第九十六回,陈经济和工头侯林儿去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小酒店。酒足饭饱后,两人只破费了一钱三分半银子。这点小钱,要是搁在临清第一座酒楼——谢家酒楼上,怕是连“一分上品酒果”都买不起。 当时的谢家酒楼可谓是官僚、贵族、富商经常莅临的文娱场所,只见它“里面有百十座阁儿,周围都是绿栏杆,就紧靠着山冈,前临官河,极是人烟闹热去处,舟船往来之所”。陈经济和冯金宝在此幽会,“一分上品酒果”就破费了“三钱银子”,另外他还给了陈三“三百文铜钱”的小费。 后来,陈经济接手谢家大酒楼,“重新把酒楼装修,油漆彩画,栏杆灼耀,栋宇光新,桌案鲜明,酒肴齐整……召集往来客商,四方游妓”。开张那天,陈经济请了许多名角俳优前来捧场,弄得“鼓乐喧天,笙箫杂奏”。如此强大的宣传力度,招致酒楼一开张就发卖了三五十两银子,可见其生意之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