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症,可能是当代人最熟习的一种心理疾病。随着近几年在公共话语空间被频繁讨论,我们对忧伤症患者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加深与共情。但“忧伤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的称号被命名,并进而大量研讨与治疗,不外是近百年的事情。在更早之前,这样一种存在于人类心灵中的忧思是如何被了解与看待的呢? “忧伤症”的命名与治疗直到晚近才提高开来,但将“忧伤”作为一种思绪状态的察看与思索,却有着长久的历史。古希腊的医学巨匠、西医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发明了词语melancholy(其词源则源于希腊语中表示黑暗的melas和表示粘液的kholé),指代忧伤的思绪,以为它是人体内部的黑胆汁在体液中占领过高比例时招致的。早期的基督教义,则将忧伤病症归结为魔鬼的作祟和上帝对人类不能抵御诱惑的惩罚。 我们能够看到,对“忧伤”的思索与察看简直贯彻了整个人类文化展开的进程,如何看待“忧伤”,总是包含着比“忧伤”自身更有意义的内涵。在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忧伤”曾被以为是学者们易患上的病。这一惹起诸多争议的判别来自“忧伤”研讨史上一本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忧伤的解剖》。 《忧伤的解剖》的作者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自身即深受“忧伤”的搅扰,他努力于发掘盘绕着“忧伤”的文化史,其中不乏颇具预见性的一孔之见。但受制于当时的医学与心理学展开水平,伯顿的很多剖析看起来似乎“脑洞太大”,好比他以为“忧伤”与母乳有关,又或者来源于巫婆的法术。但无论如何,透过他的思索重新看待“忧伤”这一人类古老的心情,我们会发现一种脱离了现代心理学框架之外的视角,去尝试接近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当我们还不知“忧伤症”为何物时,我们如何感受它、如何谈论它、如何与它共处?而这对我们看待今天大行其道的“忧伤症”,不失为一种可贵的、颇具启示性的视角。 原作者|罗伯特·伯顿 本文撰文整理|宫子 忧伤是个古老的话题。 出于某种缘由,它总是显得和人类灵魂愈加密切,假如你面前坐着两个人,一个在大笑,另一个人则愁眉不展,后者的思想总是显得更深奥一些。而人类在了解文艺作品的时分,也更倾向于带有忧伤心情的事物,特别是那些自身就深陷忧伤无法自拔的发明者,我们或答应以在这里列出上百个人名:爱德华·蒙克、理查德·耶茨、罗宾·威廉姆斯、太宰治、梵高、丢勒,以及——简直一切的诗人。 我们能够说,没有哪部艺术作品不是在多少感染了些忧伤心情之后才发明出来的,固然有时分,过度的忧伤会对人构成伤害。 《忧伤的解剖》几个代表性版本。自出版以来,它成为研讨“忧伤”的历史时,无法绕过的作品。 罗伯特·伯顿——这个活在16至17世纪的英国隐士想要化解人心中的忧伤,他自己就是一名深度的忧伤患者。他于1593年进入牛津大学,9年前刚才取得学位,之后不时留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深居简出,不旅游,没结婚,每天看书。这也就不难解释在他留下的著作《忧伤的解剖》中,简直每段话都在引经据典。但是,书中所言的“忧伤”和我们当下所指的“忧伤症”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它更多地指向一种普遍的思虑,而非特定的病症。但阅读伯顿那普遍的阅读量游走在字里行间,为我们呈现古希腊乃至17世纪欧洲看待“忧伤症”的许多趣谈,不失为一件兼具启示与乐趣之事。 《忧伤的解剖》 作者: (英)罗伯特·伯顿 译者: 冯环 版本: 金城出版社 2018年8月 忧伤的定义和成因 体液、星相、乳母、教育、巫婆 我们得招认,《忧伤的解剖》是在文学史上有严重影响的书,同时也得招认,千万不能把《忧伤的解剖》当做一本具有实践运用价值的书籍。 罗伯特·伯顿用理性的思想方式对忧伤现象条分缕析,分门别类,总结出它们不同的构成缘由和病症,其中包含:《忧伤的各种缘由,如上帝》、《谈巫婆及法师,以及他们如何引发忧伤》、《成因:星象,以及外相、面相和手相》、《成因:父母遗传》、《成因:过度锻炼》等几十类。 《忧伤的解剖》作者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传播最广的一幅肖像。 即便在同一个身体上,伯顿也给忧伤划分了不同的部位:
就像书名所言,伯顿将体内的忧伤中止解剖,谈论各类特别部位的失调、肠胃气忧伤的成因和大脑忧伤的成因等等,也自创了不少之前医学家和神学家的见解。受历史的影响,伯顿的科学学问很大一部分来自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仑的“气质说”和体液研讨。他在书中援用了不少盖仑的医学观念,不外后者从未解剖过人体,他的许多医学认知在今天看来纯属错误。 盖仑,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师,继承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说,这一学说影响了之后近一千年的欧洲医学。在四种体液中,具有黑胆质的人常常忧伤阴沉。 德国医学家弗克休(同时也是倒挂金钟植物属的命名人)以为餐后立刻锻炼会因气血不畅招致忧伤,同时这也是大量德国男童患疥疮的缘由。 但伯顿关于“忧伤”的精密研讨,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新的视野,特别是他在“忧伤的成因”中,把“乳母”和“教育”都列在了前几位,而在处置忧伤时,伯顿还对“空气”和“不宜锻炼过度”中止了一番论述。 之所以把“乳母”列在首位,是由于伯顿以为一个孩童会经过吸吮奶水的方式把乳母体内的不良心情也吸入体内,从而影响自己的体液。 忧伤的成因之乳母 自孩童降生以来,此类之中第一个可能会落到他头上的不幸的偶尔成因,便是遇上某个坏的乳母,仅凭此当足以让他从在摇篮起就染上这病。奥略·葛瑠斯曾引能言善辩的哲学家法沃瑞努来详加阐明,奶水与精液有着相同的效果及特性,此非人类所独具,亦可见于其他种种的生物。以小山羊和小绵羊为例:若两者交互吸食了对方物种的奶水,那么前者之毛将会变硬,然后者之毛却会变软。吉拉度·坎布伦瑟(注:12世纪威尔士史学家)则举了一个发作在他那时期的著名例子以证此说。话说有头小雌猪鬼使神差里吸了母猎犬的奶,待她成年后,竟会不可思议地去追猎各类野鹿,而且还与寻常猎犬不相上下,甚或更胜一筹。 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为,人与动物皆会感染上施奶者之禀性与特质——若被喂以了她的奶水的话。乳母若是形貌丑陋,淫荡下流,生死与共,恬不知耻,醉酒成性,残忍狠毒……那么吸过她奶水的小孩也将具有如此德性。 若要举头脑为奶水所变之例,最显而易见者当莫过于狄奥的一则记载——述及了卡利古拉之残暴,称此不可归咎于其父或其母,而应怪在他那残暴的乳母的头上。这乳母竟在他吃奶之际拿血来涂抹乳头,从而令他变成了这样的杀人狂……故而只需那母亲不是及高洁的、端庄的,不是什么风姿聘婷、面若桃花的女子,我便甘愿把孩子通通托付给那当心谨慎的外人。而且这也是改动孩子血缘的独一的措施——就像结婚一样。 电影《卡里古拉》(又名:罗马帝国艳情史)海报。这部电影讲述了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残酷冷血的终身。 不外好在今天我们曾经没有乳母这项职业,所以假如罗伯特·伯顿活在当下的话,他最有可能放在第一位论述的应该是罐装奶粉。而在乳母之后,伯顿列出的第二大缘由则是“教育”,前者可能构成不良体液的传送,然后者则可能招致人的肉体在孩童时期便遭受损伤。 在忧伤症的种种偶尔成因中,把教育列在第二位可说是实至名归,由于有人即便躲过了某个坏的乳母,但仍可能为那恶的教育所毁。 忧伤的成因之教育 教育实乃成人或毁人之关键,故而教育之事需得认真拿捏好分寸。 孩童在哭闹或调皮之际,有人会拿乞丐、妖魔和鬼怪来恐吓他们。不外拉瓦特(16世纪肉表示象研讨者)却说,这真是罪大恶极啊,通常孩童就是因了惊吓才患上了许多疾病,竟至在睡梦里都要哭喊,甚或日薄西山,终其终身也不得根治。此种事情,真实不应做,应少做,或应则取恰当的机遇来做。 至于身处另一极端者,他们则是凭其过度的听任,也构成了同等的严重伤害。娇惯子女的肉身,实可说是在毁损其灵魂——他们非但不去让孩子得到纠正或遏止,反倒还要纵容其所作所为,致使最后孩子给父母平添了哀愁、凌辱、伤痛,变得任性,粗鄙,无知,顽强,不可救药,不知羞耻。 16世纪的肉表示象研讨者拉瓦特(Lavater)曾经以为,幻想会招致人们变得越来越像自己所想的东西。另外当时还盛行一种说法,假如孕妇每天看油画中的人,怀的孩子也会同样漂亮;假如女人在怀胎之时想着另一个男人,那么孩子的样貌也会像那个男人。同理,恐惧、焦虑、忧伤等心情也会印在孩子的身上。 伯顿提供的几种治疗措施 空气、适度锻炼、读书 假如说在解剖“忧伤”成因时的伯顿让我们兴味盎然,那么他提供的几种治疗忧伤的措施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在“忧伤之疗法”的部分中,伯顿以为我们应该首先从改造身边的空气入手,来缓解内心的忧伤。 忧伤疗法之空气 在治疗忧伤这件事上,于种种疗法中,改善空气是实有必要的。空气的改善可经过调整、改动自然或人造的空气来完成。所谓自然的空气是指我们能加以选择或避开的那类……气温过冷或过热对忧伤症有何种坏处,我先前早已讲过,故气温的介质需得优秀,其中的空气要温和,澄澈,宁静,丝毫不含沼气、雾障等腐朽之气。天文学家都称誉埃及人是个欢乐、聪明、快活的民族,究其因,我只能说是埃及那宁静的空气使然。而希腊的皮奥夏人显得愚钝,凝滞,臃肿,则是因其居于沼气洋溢之地。 假如所居之地实难得到改善,我们也可在别的方面做出努力,其效亦佳。好比从优选择庭室、房间,适时地开窗、闭窗以排掉外来的空气与风……在我看来呢,最好还是把窗户安在北、东、南三面,唯独西面是至为糟糕的。埃及人为避开空气中的热气就把窗子做得跟烟囱普通,将其安在了屋顶上,依托里面的两个通风道以去掉热气。在西班牙,人们则通常会在室内设置两排不镶玻璃的大型实板对窗,并一直把靠近太阳的那排通通都打开…… 据劳伦斯的倡议,我们可选用睡莲,并取一杯热水在室内蒸发水汽,若能在加上橙花、香橼、迷迭香、丁香、月桂、玫瑰水、安眠香、赖百当等等气息芬芳的香料,那就可调制出更为怡人的香气了。 黄春菊,听说此种植物不怕蹂躏,越踩越繁茂。被伯顿借以描画如何抵御他人的诽谤,抑止忧伤。 嚏根草,单调后可入药。古希腊与罗马人用以治疗疯癫、忧伤、癔症。 在忧伤的偶尔成因中,伯顿将“过度锻炼”视为病因的一种,在他看来过度的锻炼会损耗人的肉体。而在治疗忧伤时,伯顿再次把“锻炼”这件事情搬出来解释,并以为只需是适度的锻炼依然会对身体产生益处。在论述中,他当心翼翼地搬运字眼,似乎一个盯着刻度的丈量员,精确地定义着什么是能起治疗效果的锻炼。
“若汗已欲出”是个令人诧异的表述,由于很难想到有什么运动是能够不出汗的。于是在总结了17世纪盛行的放鹰行猎、捕鸟、捕鱼等等活动之后,伯顿给出了他以为最理想的一种锻炼方式: 忧伤疗法之锻炼 在种种户外的文娱中,最惬意的还是莫过于阿雷泰斯所称的那类,即信步漫游,不时地与三五同道结伴游玩,或去访友,观赏城市、古堡、乡镇…… 假定忽然间就能够看到西班牙的埃斯居里亚宫、摩尔人建在格拉纳达的宫殿、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伊利安笔下印度王的美苑以及法国坎特罗爵爷的那些著名园子,那么就算是再怎样愁苦的人,也会暂时地开怀豁然。 《忧伤的解剖》初版时的字数为30万,之后每次再版,伯顿都要以此为借口重新增订内容。到了最后的第六版,该书的字数曾经抵达了50余万。本次国内出版的增译本亦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并非全译。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像伯顿笔下写的这么既有肉体又有闲暇,同时还能对付大额的旅费。关于那些不愿意走出家门旅游的人而言,伯顿从脑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终极计划——我们能够确信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究竟他在图书馆中渡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他以为,在种种的室内活动或曰大脑之文娱中,最普遍,最广为人用,也最合适拿来排遣懒散和忧伤的,莫过于学习。 忧伤疗法之读书 试问,有什么能比阅览、参观和观赏地图、绘画、塑像、珠宝以及大理石雕琢品带来更大的满足? 我们无妨再问,有谁能在被懒散怠惰压倒后,或在堕入了由尘世的干扰、忧虑及不满交错而成的迷宫后,不会因读到某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肉体酣畅?——不论那故事是真是假,它都像一面镜子,能够栩栩如生地映照出前人的事迹、国度的兴衰以及市井百态等等……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可谓一种不相上下的高兴。那浩瀚的书海是怎样地多彩而丰厚啊…… 总之,身体与头脑都需得到锻炼,两者缺一不可。 但锻炼又需适度合宜,否则物极必反,终致病害加身。反之,头脑同样能压榨身体,例如学者常常就是如此。故而,凡欲维持良好之状态及健康者,必得让身体和头脑拉一样的轭,不能有所偏颇,唯如此才可心愿得偿,福寿安定。 “福寿安定”,可能这就是伯顿所向往的生活状态,从他的文字中也能看出他对文雅面子的英国绅士生活有着极大的向往。 但他的相关资料很少,他没什么朋友,一辈子也没结婚。有人说他喜欢算命,曾经算到自己会在1640年1月25日死亡,于是到了那一天,他就选择了上吊自杀,从而证明自己的占卜无误。我们并不知道终身与书籍为伴的罗伯特·伯顿能否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福寿安定”——或许,正好像他对忧伤的解剖一样,充溢了理想与梦境、安定与痛苦并存的神秘主义颜色。 本文为独家内容。整合自金城出版社《忧伤的解剖》一书,经出版方受权刊发。整合:宫子,编辑:走走。题图素材图片来自电影《忧伤症》剧照。未经出版社或新京报书面受权不得转载,欢送转发至朋友圈。 “是生命能量的流失,是你觉得没有存在的价值”│ 亲历抑郁症者张进专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