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百世的西方古典音乐家的电影 他们共同的个性、纠缠的恋情和命运…… 你看过几部? 给大家引见最受欢送的7部音乐家电影 No. 1 《莫扎特传》(1984) “莫扎特真不是我毒死的啊,他是我老铁” 《莫扎特传》经过一位嫉妒莫扎特才气的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道来呈现了莫扎特的终身。在这部影片里,我们的小神童疯疯癫癫、横冲直撞,没事就傻笑,还有(非)点(常)不会做人。轰轰烈烈的短暂终身既令人叹息、又让人慨叹其潇洒自如。 假如莫扎特在天有知,看到这部电影,他肯定要替他的死党萨列里鸣冤。萨列里并非莫扎特的死敌。两人虽是竞争关系,但关系十分融洽。莫扎特逝世前两个月,还约请萨列里到自己的包厢里观看《魔笛》,萨列对这部作品也是赞不绝口。况且,莫扎特在世的时分,萨列里比他更“红”,完整没有嫉妒的必要。莫扎特逝世后,他的妻子还把他们的孩子送去萨列里那里学习音乐。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为了制造戏剧抵触,真的什么都干得出来啊! No. 2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2013 ) “我拉过很多小提琴,却依然过不好这终身” 帕格尼尼是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巨匠,演奏技艺在当年无人能及,而他的私生活却被烟酒美色所困、一步步堕入深渊。为了恢复帕格尼尼的琴技,剧组请来德国国宝级小提琴音乐神童,大卫·葛瑞。固然他强壮阳光的形象和挺拔瘦削的帕格尼尼出入甚大、剧情更是大量脱离理想,但是小哥颜值和琴技都在线,剧情也基本展示给观众出一个在音乐世界里腾云跨风,却无法驾驭自己人生的天才。 “魔鬼”这一评价不只是称誉帕格尼尼的提琴技法,更是形容他高挑瘦削的身形。有趣的一点是,帕格尼尼和大卫-葛瑞特两人虽均为职业小提琴演奏家,却都对吉他演奏有着很深的造诣。 No. 3 《不朽恋人》 ( 1994 ) 乐圣,也是情圣 故事从贝多芬逝后,他的学生辛德勒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三封写给“永世的爱人”的情书开端。辛德勒因而踏上寻觅这位“永世爱人”的路途,贝多芬生前的情感往事也因而被揭开……贝多芬终身未婚,但他又无比置信恋情的崇高,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而在一次次恋情的破灭后又坠入煎熬的深渊。乐圣也是情圣,却不是个爱套路的纨绔子弟,情圣之所以为“圣”,只因毫无保存的满腔真诚。 “我的不朽恋人,命运的布置, 不能与你共同生活,人生便全无意义…… 若我俩在一同,便不会痛苦…… 今天、昨天,为你流泪。 你,你是我的生命、一切。 继续爱我,直到永远。 无论你多么爱我,我爱你更多……” 电影中,这封信是由贝多芬写给自己早年的恋人、弟弟的妻子乔娜。导演将其设定为电影得主角,而理想中这“永世的爱人”为何方崇高并无人知晓。 No. 4 《法里内利》(1994) 是巨星,也是笼中小鸟 法里内利为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阉伶,他不只是当初最出色的阉伶歌者,更是最受欢送的。这个欢送要如何见得呢?法里内利的华采曲段,那最后一个似乎能震碎头顶群居网灯的高音一同,台下千金小姐们、富太太们便着了魔地将手里的珠宝往舞台上抛,可能这就是18世纪的追星盛况了。但是法里内利却好像笼中的小鸟,终身都活在哥哥和权贵的掌控中…… 电影中法里内利的哥哥为了成就自己的音乐幻想而阉割法里内利的事情并无历史依据,不少历史文献也称法里内利是由于小时分坠马而生殖器受损、“自然”地成为了一名阉伶。不外无论怎样说,阉伶文化对歌者人生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全世界最后一名阉伶歌手也已于1922年与世长别。 No. 5 《琴恋克拉拉》 (2008)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抑止” 克拉拉·舒曼是罗伯特-舒曼的妻子,自身也是个出色的女性钢琴家。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克拉拉与丈夫舒伯特的深沉情感,以及还是少年时期的勃拉姆斯对师母克拉拉那理不清的情愫...... 与舒曼夫妇相识的第二年,罗伯特舒曼的肉体状态便早已不堪,并于次年逝世。但是正所谓“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放肆”,勃拉姆斯关于师母的敬慕使他对克拉拉终身都坚持着极度理性的距离。 63岁的勃拉姆斯得知克拉拉病危时,对克拉拉的女儿写道: “当她的双眼合上,也是我的生命终了的时辰。” No. 6 《香奈儿与斯特拉文斯基的秘密故事》( 2009 ) 是一代音乐巨匠,也是香奈儿的秘密情人 1913年,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在巴黎首演。这部往常被视作20世纪现代音乐之发轫的巨作,在当时被激进封建的观众啼笑皆非。但是,观众群中的可可·香奈儿却留意到了这位音乐天才。多年后,香奈儿约请逃亡中的斯特拉文夫斯基携妻子入住自己的府邸,两人相互吸收,却又无法于理想的惨白,促成一段短暂而缱绻的恋情。 电影大多的戏份和人物塑造都给了香奈儿,在她强势的人物设定下,斯特拉文夫斯基似乎也显得有些被动,像个没有想法的小情人:两人的情感由香奈儿收场,也由香奈儿和自己妻子间的对话所终结。但是理想中的斯特拉文夫斯基对自己的音乐事业有激烈的目的和规划。同时,他与妻子感情深沉,他大部分作品的手稿也是由妻子誊写的。 No. 7《一曲难忘》 ( 1945 ) 肖邦 & 李斯特:我就是宠他!宠他!宠他! 在帝俄的侵略与蹂躏下,波兰钢琴家肖邦不得已逃亡法国。在异乡,肖邦遇到当时已名扬巴黎的年轻钢琴家李斯特。李斯特十分赏识肖邦,为了捧他,以至演了这么一出戏:李斯特借着自己的名气,中止了一场灭了烛火、黑暗中的演奏,而真正的演奏者却不是自己,而是肖邦,肖邦也由于这场演出而得到了认可。这样的桥段小编是在是服气,真的不是什么《交响情人梦》吗?太会撩啦! 肖邦与李斯特总是一同出入法国社交圈,一会儿拌嘴一会儿和好,激情四射。李斯特性格高调爱炫耀;而肖邦柔情虚弱,走路也要微喘,病恹恹的容貌也很受法国贵妇们的怜爱。一位住在巴黎的波兰伯爵夫人以至说:“我的小肖邦啊,假如我往常年轻貌美的话,会让你做丈夫,李斯特做情人。”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出于传送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念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触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络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