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奢网 首页 名表图片鉴赏 理查德米勒 查看内容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2023-1-16 11:27|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70| 评论: 0

摘要: 今天所推文章,是科普作家、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当年应一位英国学者朋友之邀所写的科普文章,并作为《从群居网宫抵达尔文中心》一书的一个章节发表。它值得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以了解更多关于生物演化和重要科学家的 ...

今天所推文章,是科普作家、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当年应一位英国学者朋友之邀所写的科普文章,并作为《从群居网宫抵达尔文中心》一书的一个章节发表。它值得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以了解更多关于生物演化和重要科学家的故事。这篇文章也通知我们,科普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平常的察看和记载,并有一个文献查阅深加工的过程。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从群居网宫抵达尔文中心》图书封面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几次访问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这里有两座著名的伟人雕像,关于它们的位置摆放也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我应好友王琦之邀撰写本文,也是对自己有幸访问这座世界出名的博物馆的一点回想。


2004年秋,我初次访问自然历史博物馆,立刻就被其古典文雅的建筑和丰厚的展品馆藏所吸收。那次访问的主要工作,是在标本库察看研讨珍藏于此的可贵两栖动物化石。往常,我还记得古生物部的库房位于半公开,稍抬头就能看到街面上来交常常的人腿;化石标本被划一地摆放在一排排带推拉门的储物柜中,有的储物柜还装有多层的抽屉用于寄存小的标本,十分灵活方便。标本库中的化石来自世界各地,异常丰厚。我曾与一件产自澳大利亚的巨型两栖类头骨标本合影留念。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图1)古生物标本库一角(2004年摄)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厅有数十个,里面布满了来自世界五大洲七大洋的标本,步入其中,令人美不胜收。一切观众都会对大厅中那具庞大的恐龙骨架印象至深;而在恐龙正前方的台阶之上,大厅北侧中央十分显眼的位置,有一座黑色的人物立像与黑褐色的恐龙骨骼遥相呼应。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1804-1892)。正是在欧文的力推下,1881年自然历史博物馆从大英博物馆中分出,单独建馆。欧文也成为该馆的首任馆长。


欧文爵士是19世纪在英国学术位置重要且论著很多的学者。其实对我们搞古生物的人来说,他更为人熟知的是发明了“恐龙”(Dinosauria)一词,用来概括当时发现的一些像蜥蜴一样的大型中生代匍匐动物。恐龙的名字来源于希腊文,意义是“大得恐惧的蜥蜴”。往常恐龙曾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古生物明星,这些都源于欧文这些前辈学者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研讨了鹦鹉螺、非洲肺鱼、异齿兽、始祖鸟、恐鸟等许多著名的生物物种,是一位动物比较解剖学研讨的先驱学者。


欧文的雕像是博物馆大厅中的一景,我在2005年冬天再次访问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时分,曾给它特地拍了一张照片。这座立姿青铜雕像被安置在一个粉红色的大理石基座上,欧文的表情显得十分严肃。基座上简约地写着:


理查德·欧文


生于1804720


卒于18921218


本博物馆的首任馆长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图2)位于中央大厅北侧的欧文雕像(2005年摄)


2005年的访问还有一个小插曲,记得当时《北京晚报》上刊登了篇文章,引见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旁开了个灯润滑冰场,很受伦敦市民喜欢。那天我在博物馆展厅中转了一天,到晚上才出来,却正好赶上了滑冰场的夜场。在温和的黄色灯光掩映下,古老的博物馆充溢了神秘感,美轮美奂,而其旁边的滑冰场却是现代童话般的梦境紫色,年轻的情侣与高兴的孩子们在烁烁闪光的冰面上如燕子般飞舞,旋转。这个场景至今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图3)博物馆旁的滑冰场(2005年摄)


我想自然历史博物馆一定十分以欧文爵士为自豪,把他的雕像安置在显赫的位置,俯视中央大厅。但有趣的是,当我2009年再次访问博物馆的时分,却发现这座雕像不见了,这个位置被另一位伟人的雕像所取代,他就是达尔文。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是英国博物学家。提到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想到他的生物学巨著《物种来源》,以及他关于生物演化“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他还提出“一切生物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也被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讨所佐证。其实达尔文对科学界的贡献众多,他撰写了25部学术专著,触及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人类学等多个范畴。他终身耕耘不时,在72岁高龄时,还发表了专著《论腐植土的产生与蚯蚓的作用》。另外,达尔文一直是位严谨而且谦逊的学者。


其实我也认同——在英国假如有谁能与欧文比肩,占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央大厅,也只需达尔文了。博物馆大约担忧观众们时间长了嫌闷,就把伟人们的雕像换换中央,给展厅营造些“新颖空气”。可后来经过查阅文献才发现,原来这个位置其实是达尔文先占领的,后来才“让”给了欧文,而往常,达尔文终于重归宝位。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1881年自然历史博物馆建馆;四年之后,由约瑟夫·勃姆爵士(Sir Joseph Boehm雕琢的达尔文的大理石坐姿雕像被安置在中央大厅北侧正面大台阶之上。听说欧文对此并不快乐,由于他并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以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不是“自然选择”,而是生物内在的“生物能量”。学术上的意见不同能够经过争辩来沟通,但是关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样一座重要的建筑而言,谁能占领中央大厅的主位,就必定超越了地道学术讨论的范畴,而带有了一定的隐喻与意味颜色。


不论怎样,之后达尔文的雕像单独统治大厅长达12年。在1897年,欧文的青铜立姿雕像参与大厅,被安置在南侧入口处,正好与达尔文十分戏剧性的面对面隔空相望。1900428日,另一位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1825-1895)的白色大理石坐姿雕像也被放置在中央大厅东侧。这位达尔文的忠实拥趸恰恰立于达尔文和欧文之间,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20世纪20年代,由于标本的增加,大厅显得过于拥堵。而在1927年,当印度象标本挪入大厅后,馆方最终希望把欧文的雕像放在北侧大台阶之上,统领大厅,而把达尔文和赫胥黎的雕像面对面放在靠近入口的两侧凹室空间里。但这一提议随即遭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反对。牛津大学动物学教授E. B. Poulton教授说,希望达尔文的雕像能继续留在原位,由于“这位世界上曾呈现过的最巨大的博物学家的雕像,放置在这座建筑中独一与之位置相称的位置……证明了达尔文先生的观念曾经得到了你们的官方肯定”。


两座科学家雕像的位置,居然惹起这么大的争论,这也算是个奇闻了。听说代表宗教界的坎特伯雷大主教面对科学界的反响,着实担忧慌张了好一阵。但最终馆方还是决议,把欧文的雕像推上主位,而达尔文与赫胥黎的雕像则连入口两边的次席也没有占住,竟同时被挪到了北厅不起眼的角落里,面向咖啡厅。这下大主教终于能够安心了。


我记得2005年访问博物馆的时分,也是偶尔发现了达尔文的雕像。当时我去博物馆的咖啡厅小憩,却发现达尔文和赫胥黎的雕像“偏安”在咖啡厅的一角。达尔文雕像的怀中还被人恶作剧地放了一份菜单。我隐隐觉得将两位伟人置于这样的场所似乎不妥,但达尔文翘着腿,一副出神思索的样子,似乎也契合这里的环境。我于是把他怀中的菜单取走并拍照留念,算是对这位科学伟人表白一点点敬意。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图4)咖啡厅中的达尔文(2005年摄)


时间一晃过去了81年,似乎没有人留意到这些雕像身后的故事。但是,在2008523日,重达2.2吨的达尔文大理石雕像被再次挪到了中央大厅台阶上,用以庆祝2009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是2008-2009年国度留念计划的一部分——达尔文的回归似乎顺理成章。而欧文的雕像被挪到了二楼西侧跑马廊北端,简直不被人留意;赫胥黎被挪到了二楼东侧跑马廊北端。


这个格局不时持续到往常。即便在2011720日,博物馆特地庆祝欧文的207岁华诞时,他的雕像也没有再移动过。


这个小故事似乎着重渲染了欧文与达尔文两位先驱在科学理念上的水火不容。但是,阅读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达尔文和欧文还有不少的关联。达尔文在环球旅游期间,在南美洲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后来都运回英国,交给了欧文研讨。欧文依据这些资料,命名了箭齿兽(Toxodon )(一种已灭绝的南方有蹄类,生态上与河马相似)、雕齿兽(Glyptodon )(一种已灭绝的犰狳状食草哺乳动物,身披超大号甲壳)、磨齿兽(Mylodon )和大地懒(Megatherium )等许多新物种。我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曾领略过大地懒的英姿,这种曾经灭绝的巨型动物,是现生树懒的亲戚,但身体庞大的它只能在空中活动,而不会如它往常的后嗣那样生活在树上了。或许体型超大正是它灭绝的缘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欧文的正确审定,才使得达尔文认识到,这些灭绝的南美巨兽与当地的现生种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与非洲的巨兽无关,从而在一定水平上招致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构成。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图5)大地懒与人身高的比较


固然二人有学术协作,而且当达尔文婚后不久生病的时分,欧文也是少数几位探望他的学者之一,但听说欧文和达尔文的私人关系的确并不融洽。一个缘由自然是欧文不同意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而此外,听说欧文的人品并不如他的学识那么令人尊崇,他把自己标榜为禽龙(最早被科学界认识的恐龙之一)的发现者,而完整忽视实践发现者曼特尔医生的贡献。他也在匿名文章中贬斥达尔文的工作,而名义却装作支持他。达尔文在自传中这样评价欧文:“一个怀恨、歹意和狡猾的人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图6)达尔文的雕像俯视着参与新年晚宴的宾客们(摄于2009年)


固然如此,或许是自身从事科学传播工作的缘由,我对欧文还有另外的敬意,就是他对博物馆理念的改动:欧文提出应该“让自然历史博物馆成为每个人的博物馆”。这个观念彻底改动了人们对博物馆“高高在上”的认识。听说他曾约请产业工人晚上下班后参观他的博物馆,这在往常大约也不是每个博物馆都能做到的事情。


无论怎样看,达尔文与欧文都是科学界的伟人。而他们两座雕像变更的故事背地,或许反映了更多深层次的关于学术与道德的争论。


—— 2009年,自然历史博物馆新建的“达尔文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

两座雕像背地的故事


(图7)端坐在中央大厅北侧的达尔文雕像(摄于2009年)


参考文献:


Thackray John , Press, Bob.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Nature’s Treasure House[M]. Londo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2001.


网页链接:


http://www.nhm.ac.uk/visit-us/history-architecture/architecture-tour/north-hall/north-hall-statues/index.html


http://www.nhm.ac.uk/about-us/news/2008/may/darwins-statue-on-the-move13846.html


http://www.nhm.ac.uk/natureplus/blogs/whats-new/2011/07/19/happy-207th-birthday-sir-richard-owen-where-would-we-be-without-you


作者简介


王原,现任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研讨员,古两栖匍匐类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