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湖南讯(文图/黄萍 通讯员刘晓玲)11月30日上午,“新化红茶-湖南红茶之源论证会”在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召开。湖南茶界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与,确认新化红茶为“湖红之源”。 论证会专家组由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周跃斌、湖南省茶叶研讨所支部书记、研讨员李赛君、研讨员粟本文、湖南农大教授沈程文、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院长欧阳道坤、湖南省红茶产业促进会会长伍崇岳等茶界专家学者组成。 湖南省供销协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利凯,省农业乡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建初,湖南省农业乡村厅种植业处二级调研员丁伟平、张阳华,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周重旺、秘书长王准,娄底市农业乡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建明,新化县人大党组书记、县茶产业展开指导小组组长姜世星等指导嘉宾列席。 近年来,新化县在不时深化茶产业“三品一标”树立、推进全域绿色消费加工、推进消费规范化、产业品牌化、运营多元化与茶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同时,深化发掘茶文化、茶历史。 会上,姜世星就新化红茶历史文化与湖南红茶的渊源做宗旨发言,与会专家依据历史资料做内在逻辑剖析认定,周跃斌代表专家组发布论证结论,唐建初、杨利凯表示认同。 会议重新化红茶时间维度的历史性、空间尺度的关联性、产能量度的主导性等方面论证并达成共识。 时间维度的历史性。从源头说,新化产茶源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渠江流域为明清两朝贡茶产地,贡茶历史超520年。据《中国厘金史》载:清咸丰四年(1854)广东茶商深化湖南各地倡制红茶,新化分2卡,且于清光绪初年(1875—1886)完成红茶出口,每年出口约90万箱,抵达史上高峰。又据王彦《新化之茶》载,新化历史最盛时期产茶约3万担。特别1915年、1933年,杨木洲宝大隆等几家茶行所产新化红茶,参与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万国展览会,其宝大隆“雀舌”“珍宝”红茶分别获“巴拿马金奖”和优质产品奖。 空间尺度的关联性。新化县以“茶”字命名的中央多达51处,杨木洲大茶市为新化万里茶道最重要的起始点;至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在新化苏溪设巡检茶税官厅,额定每年收茶税银3000两,苏溪关为新化与宝庆全境茶叶运输,必经之路,全县茶叶在此课税出关,特别新化群山逶迤,最高点九龙峰海拔1662米,属湘中最高峰。4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庞大山体,横亘湘中,连绵百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野生茶树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致使新化成为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的货源地和始发地。 产能量度的主导性。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据朱先明《湖南茶叶大观》记载:新化1990年有茶园面积11.42千公顷,占湖南省茶园面积11.91%,居全省第4位;茶叶产量10930吨,占全省茶叶产量14.79%,居全省第3位;其中红茶产量9161吨,占全省红茶产量34.10%,居全省第一,且具有新化茶厂和炉观茶叶科学研讨所。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均抵达高峰。特别是,目前新化是湖南红茶的中心产区,并已构成红茶产业集群,展开潜力庞大。 会议以为,新化红茶具湖南红茶源头之实,具展开产业的基础与久远规划,为传承湖红基因,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工作,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复兴,推进湖南红茶高质量展开,早日完成全省千亿产业目的,倡议确认新化红茶为“湖红之源”,以让新化茶文化拥抱大众,具有未来。 实习编辑:廖可茵 |